得给我留下。”
等董平的人马连夜离去后,宋江把主力中的头领召集起来开了个会:“大家都知道,此番作战非同小可,不能败只能胜,而且要大胜、完胜。朝廷委派的兵马总管符大人还没有到任,咱们连推卸责任的机会都没有。倘若败了,那些敌视我们的官员们用唾沫就能把我们淹死,我们这支队伍只有被朝廷肢解这一条路!这次我们长途跋涉而来,有许多不利之处,尤其是人生地不熟的,所以到了襄阳城下大家一定要听从将令,不得擅自行动。我计划着先跟王庆的人马耗上几天,等董平那里得了手再”会后各头领各自回营,带领手下上马前进,关胜的左厢在前,秦明的中厢在后,宋江带着直属队的人员在两厢之间,两万多人的骑兵大军象一条洪流直指军事重镇襄阳。
李山彤是王庆的结拜兄弟之一,眼下聚集在襄阳四万多人马都归他调遣。两个多月前,他奉命来襄阳取代前期攻城不利的二哥张奇,到襄阳之后,他带领着四万人马先后对襄阳发动了二十多次攻击,虽然没有马上得手,但那主要是因为官军陆续从南、北、东三个方向调来了援军,这些援军从八千到两万人不等,与李山彤们打了几架,结果都被打跑了,死伤不少,同时王庆军也有不小的伤亡,加上攻城的伤亡一共有一万三四千人。虽然后来王庆派了两万援军前来助阵,但现在的兵力不过四万五千人的样子。
这四万多人是顺天军的主力,李山彤深感肩上胆子的沉重,很担心如果自己再不能尽快攻破襄阳,就会步前任的后尘,从而失去王庆的信任。他一面要求王庆再给他派援兵,一面把部队分成南北两路,分头攻打。好在现在城中守军只剩一万人左右,外围官军似乎也短时间内也凑不出新的人马来解围,所以这样分兵的危险看上去也不大。可是从前天开始,一拨又一拨的斥候回来报告,说一支新的官军援兵正在迅速近,就是原来的水泊梁山的人马,他们具体的人数一时难以查清,但可以肯定的是行动十分迅速,因为全军都是骑兵!
李山彤感到十分震惊,一方面他深知梁山人马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吃惊于对方怎么会全都是骑兵呢?宋朝开国以来,因为传统的北方牧马之地就被番邦所占据,所以马匹一直十分缺乏,就连皇帝的御林军以及在西北两面戍边的蕃军也基本都是步兵,大家也都早已习惯了这一现状,训练和作战都是按照步兵的方式进行的。如果这时出来一支精锐骑兵,只怕大多数的将士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应付了。
王庆的二十八宿现在襄阳城下的有十二人,李山彤一面派信使飞奏顺天王王庆,一面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商议,最后大家的共同意见就是:把襄阳的所有兵力抱成一个团,让梁山的人马无从下手;之后等待大王派来的援军,前后夹击,不给梁山那帮背叛绿林的家伙以翻身的机会,要一举全歼,替江湖除了这一害!孰不知,他们这个看似稳妥,实际保守的对策给了梁山军一个最好的机会。
几天过去了,梁山的几万大军在离襄阳不到二十里左右的地方扎下了营盘,但却没有象李山彤们想象的那样主动前来攻击,好象是在等些什么。很快答案就出来了:从各地陆续传来了许多惊人的消息,梁山军出其不意地占领了当阳、远安和彝陵,荆门也遭到攻击,形势堪危!大王从西面和南面发来的两支援军都在半路上遭到伏击,损失惨重,近期看来是不会有其他的援军前来了!襄阳军的粮道已经被梁山军所截断,军中存粮支撑不了几天了!李山彤很是奇怪:梁山军分明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自己早就派出所有的斥候日夜监视对方的行动,始终没有见对方营中有大队人马离去,哪里来的梁山军去袭击的当阳、荆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