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才以孩子在家不放心为借口离开了荣国府。
另一边,乾清宫内,此时林如海正与隆化帝一起在偏殿之中对弈。此时棋局之上态势很是焦灼,隆化帝下了一子后笑着说道。·9¢5~k¢a\n′s^h-u^.\c!o`m′“如海,你这是故意让着朕啊。”林如海赶忙说道。“哪里,陛下棋力出众,臣自愧不如。”“陛下这一子太妙了,臣怕是只有投子认负了。”隆化帝摆了摆手道。“我少说还有五步才能赢你,你现在便已经看出来了,可见你的棋力在朕之上。”“你啊,跟那些老狐狸一样,如今学的滑不留手了。”“罢了,说正事吧。”“这两年你在江南呈上的奏折,朕每一份都仔细看了,并且做了批阅回复。”“如海,你没有辜负朕的期望。”“江南盐务,在此之前成糜烂之状,偌大的江南,每年连两百万两的盐税都收不上来。”“太上皇临朝之时,江南盐政换了七八个,都没能解决江南盐务之乱。”“你到江南短短两年,便可功成,可见朕没有选错人啊。”“而今江南盐务再归王化,遍地私盐的情况也得到了扼制,朕心甚慰。”“朕准备再给你加加担子,吏部尚书刘志明请辞多次,准备告老还乡。”“朕打算命你接任吏部尚书一职。”林如海听后赶忙说道。“陛下,吏部何其重要,臣恐难以担当重任。”隆化帝却很是笃定道。“就这么定了,吏部尚书的职务,非你莫属。”林如海见状也只得行了一礼后道。“臣战战兢兢,定尽忠职守,不负陛下所托。” 六部尚书之职务,本就是朝廷重臣,其中尤以吏部最为重要,被认为是六部尚书之首,素有天官之称。吏部掌管着天下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做过领导的人都清楚,一个单位领导要想掌控大权,无非两个,其一是人事权,其二便是财权。只要掌握了这两样,基本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林如海今年还不到四十岁,便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日后只要不出什么原则性错误,入阁拜相,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在聊完了公务之后,隆化帝话锋一转,随后看向林如海笑着说道。“对了,如海,你回京之后,你那养子可曾和你聊起登闻鼓之事。”林如海有些无奈道。“让陛下见笑了,慕白这孩子从小在姑苏长大,没有出过远门。”“初至京师遇到意外难免惊慌,这才惊扰了陛下,还请陛下恕罪。”隆化帝摆了摆手道。“登闻鼓本就是为此而设,何谈惊扰于朕。”“倒是你这养子,进退有度,不卑不亢,是个难得的人才,看来你在他身上,是下了苦功的。”林如海很是感慨道。“不瞒陛下,臣与慕白的父亲,前姑苏知府苏明宇情谊深厚,臣祖上也是列候之家,后来家中落魄,苏兄对臣多有照拂。”“后来苏兄夫妇意外遇难,臣便收养了慕白,视如己出。”“他与小女情投意合,臣已经打算等科举后便为他们二人完婚了。”听到这里,隆化帝微微点头道。“原来如此,也难怪,这么出类拔萃的青年才俊,也就朕没有适龄的公主,不然朕都想招个驸马了。”隆化帝说这话还真是有感而发。之前隆化帝原本以为苏慕白年轻,多半是躲不开荣国府的算计下毒。却不曾想苏慕白虽然年轻,但处事老道,居然有惊无险转危为安,这也让隆化帝对苏慕白不由得高看了几分。毕竟写的一手锦绣文章,也不见得就是治世之才,但头脑灵活之人,却是可堪大用的。听了隆化帝的话,林如海不由得嘴角一抽,心里下定决心,等科举一完就给闺女和慕白完婚,免得有人惦记自己女婿。女婿嘛,还是自己养大的放心。君臣二人交流了一番后,隆化帝又留着林如海在宫里吃了午饭,然后才让林如海离开了宫中。另外隆化帝又是赏赐了诸多的黄白之物,以表林如海巡盐之功。傍晚,荣国府贾老太太卧房内,贾老太太和王夫人正一起商议着事情。贾老太太看向王夫人有些不满道。“你今天怎么回事儿,说话还带着情绪。”王夫人有些委屈道。“宝玉被苏慕白这个畜生害成这样,儿媳还得在这装的一副大度模样,实在是装的勉强啊。”贾老太太淡然说道。“勉强也得装,不然怎么麻痹林家,让他们觉得咱们真的不计较这件事。”“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