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财政司司长,
最终登上总督宝座,集军政财民大权于一身。
这位官员并非空降的钦差,而是有扎实执政功底的实权派。
他深知华人社群推崇儒家文化,讲究财不外露。
恪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准则,追求含蓄内敛的美德。
这种处世哲学备受推崇,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相比之下,锋芒毕露的作风常遭非议,被批为风头太盛。
这与西方崇尚个性张扬的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
但此刻业尊给港督的印象却是嚣张狂妄,野心毫不掩饰。
业尊一上来就狮子大开口,要求更换警队一把手。
要知道,按正规程序,警队一把手需保安局提名,港督召集三司十三局商议。
若无异议,港督签署任命状,这是法定流程。
实际上,警队一把手的任命权几乎掌握在港督手中。
这个职位至关重要,不仅是港督意志的执行者,更是治安首要责任人。
作为五万警员的最高领导者,其重要性堪比三司,远超十三局。
在港岛决策层中,地位排名第八左右,典型的位卑权重。
若港督未能掌控警队一把手,就像瘸了一条腿。
当年港督麦理皓掀起扫黑风暴,摧毁雷洛跛豪集团并创立廉署。
但他就任前两年,因警队一把手是前任留下的钉子,
导致无法整改警队,只能坐视总警司葛柏贪腐横行。
当时报纸讽刺他为“跛脚港督”,直到他动用关系迫使前任一把手内退,
安排自己人接任,这也是他1971年就任,直到1974年才动手的原因。
而业尊的要求不止于此,还提出取消港警政治部。
要知道,这个机构是英国军部派驻的,表面属港警,实则刺探情报。
在港岛,其窃取的军事机密和监视对象,主要针对内地,用心险恶。
因此,业尊坚决要打击这股间谍势力,防止其渗透。
他试图通过“掺沙子”的方式,介入港岛经济、警队和官方各层面。
甚至计划在1997年后玩弄退而不休的把戏,四处煽风点火,行径不齿。
不等港督开口,现任警队一把手施礼荣就高声反对:“绝不可能!”
“业尊,你不过是社团小头目,出身低微,注定终身为贼!”
“我们是警队,是卫士,是你们的天敌,你想掌控警队人事权?”
“传出去警队颜面何存?官方尊严何存?总督威严何存?”
“这是悖逆天理法理的痴心妄想,简直白日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