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冯二年、冯剑来到阎陈庄,见村头有一人在雪中了望。_j!i′n*g·w,u′x·s+w~.¨c_o,m*
那人见了他们,上前问道:“二位!您是单县冯屯来的吗?”
冯二年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道:“对呀!”
那人慌忙道:“邵东家派我在这里迎接二位,跟我来吧!”
把冯家叔侄引至邵家。
邵家两扇大门上各斜贴着一长方形草纸,门旁放着一个秫秸扎成的东西,正是招魂幡!招魂幡有三条腿,上挂着锡箔、纸钱和一串面疙瘩,面疙瘩和死者的年龄数一样,是引导逝者回家的!邵家经过三代经营,已有田地万亩,佃户数千,家丁几十,长短枪几十杆,家大业大,是当地有名的财主!管家范清宇早年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无恶不作。
有次劫了一人,失手杀死,被捉拿归案,眼看就要枪毙。
是邵和坤出面作保,用钱财全力周旋,方才拾得一命。
他也知恩报恩,死心塌地地给邵家当起了管家!更有家丁老绵羊、周世昕、花妮、祝安炮、史者立!是维护邵家的中坚力量。
叔侄二人进门就掩面嚎哭,一直哭到死者灵前。
这时的哭不需掉泪,哭丧着脸即可,但声音要大,要叫屋里的人听见。
吊唁的要掂量自已与死者的亲疏需要哭几声,大多哭三五声即可。
至亲要钻进“丧屋”里去哭,这需要真哭,最好捶胸顿足,眼泪鼻涕皆流,痛不欲生,一点也含糊不得。
不然的话,外人会看笑话的。
所谓的“丧屋”,就是死者的停尸房。
死者停尸屋中,灵前点盏长明灯、三柱线香,放一碗长寿面。
孝子、孝媳、孝女分跪在棺材两旁陪哭。
男客吊唁,孝子陪哭;女客吊唁,孝女、孝媳陪哭。
叔侄假哭数声,跪下磕头,掀帘进了丧屋,在棺材旁蹲下。
孝子见门前一暗,忙欠身给叔侄俩象征性地磕了个头!“孝子”!即是死者的儿子!俗话说:“孝子头、满地流!”
这时不分尊卑,只要来灵前吊唁,孝子就得给人家磕头!说白了,就是跑进头毛驴,在灵前仰脸叫上两声,孝子也得赶紧给它磕头,以表示对死去亲人的孝敬和哀悼。
邵盼头四十多岁,刀削脸、水泡眼、扫帚眉、颏下尖削无须,腰身肥硕壮大,显得阴险狡诈。
冯二年入乡随俗,免不得问道:“大嫂得的啥病呀?咋说不行就不行了?”
邵盼头唏嘘道:“谁也摸不清啥病!晌午还吃一碗面条,夜里就不行了!我赶紧差人套车去请医生!还没等医生来到,俺娘就咽气了。
”
冯二年唏嘘,安慰几句。
外面来了吊唁的,邵盼头忙着陪哭,又要向人家说他娘昨天喝一碗面条、他半夜派人套车去请医生的经过。
叔侄知趣,悄悄退了出来。
出了丧屋,一家丁赶忙过来,把他们领进东厢房中。
一进门,见冯成套大刺刺地坐在太师椅上,正与身旁一位身穿重孝的年轻女人攀话。
冯成套见冯剑进来,眉头一蹙,厉声斥责道:“你干啥去了?咋到这会才来呀?”
那女人两眼盯着冯剑,问道:“达达!这就是冯剑吧?”
一口清脆的京腔。
冯成套鼻子里“哼”了一声:“不是他是谁?少眼无珠的东西!”
这一声“达达”!使冯家叔侄都莫明其妙。
那女子二十出头,身材苗条婀娜,一头乌黑的秀发从孝帽中披散开来,形如黑色的瀑布;弯弯的柳叶眉下,一双活泼迷人的丹凤眼镊人魂魄;白皙的鸭蛋脸上未施胭脂,樱桃小口轻启,露出一嘴洁白的牙齿。
俗话说得好:想要俏、一身孝!这样的美貌女子乡间少见,哪里是人!活脱脱一位仙女下凡。
冯成套鼻孔中又“哼”一声,不满道:“见了你姐姐也知不道招呼一声?”
冯剑被触到痛处,身子一震,喃喃道:“姐姐?她是我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