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为何,现在她的心真的好痛。
“孤,孤,走了。”朱友圭艰难的吐出四个字,便撒手西去。
“不。”张晓曼突然感到痛彻心扉,仰头长啸。四周的人闻之无不感到悲伤,就在这时,人们发现张晓曼的头发竟然一瞬间全部变白,周围的人见了吓得都不自觉的后退了几步。
张晓曼就这样抱着朱友圭的尸体一直的哭,哭的很是伤心,渐渐的哭声停止了,一名东厂的卫士上前查看之后,立刻返回向屠三省回禀道:“督公,她,她死了。”
“将他们葬了吧。”屠三省说完立刻调转马头离开,但不久便再次飘来一字:“杀。”幸存的朱友圭亲卫也被屠杀一尽,没有人再会知道今日发生在孤雁山的这一切。
永丰元年四月初七,太子勇代李俊在太庙祭祀天地,以保大唐万世不衰,百姓安居乐业。虽然朝廷已经从益州迁来了西京长安,但李俊却一直在金城留守,并没有会长安而去,其中一个不为人知的理由就是那位留在东京汴梁的高飞扬。高飞扬是不是有异心,没有人知道,但鲁宁给李俊的信中却只提到了一个李俊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天下初定,那些执掌大权的一方诸侯,该当如何?
鲁宁提出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李俊,每一个朝代开国都无法避免这个问题。开国时无数战将为国浴血奋战,但国家成了后他们却又成为国家不稳定的存在。纵观九州一统的历史,大汉高祖刘邦建国之后虽然大肆封赏众臣,但在之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便将异姓王全部拿下,许多曾经为刘邦出生入死的功臣都成了刘邦安稳大汉基业的垫脚石。
之后大隋杨坚因为猜忌将追随自己的大将一个个的斩杀,甚至连同姓杨家功臣也差一点就命丧黄泉。大唐李世民可谓千古一帝,那些为他打江山的功臣虽然保住了命,但却失去了权力,这也是李世民大度之处。
按历史走向,之后的大宋,大明,甚至大清他们每一个朝代的建立,功臣都是被朝廷以各种理由名目给斩杀。
李俊为了这件事情一直不敢返回西京长安,回了长安,他就必须面对高飞扬的事情。如今朝中对高飞扬的事情一直没有忘记,就连刚刚出任禁军统领都督的高志鸣也有所耳闻。他给自己的父亲去了信,希望他可以来西京长安述职,但高飞扬并没有任何的行动。这使高志鸣心中也开始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真的想背叛陛下。
西京长安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是龙虎汇集。大唐迁都西京长安标志着朝中权力的再一次分化。如今长安分为三大阵营,第一大阵营便是以东宫太子勇为主的太子党,朝中大臣便以礼部尚书陈诚,刑部尚书彭子期为首。第二大阵营便是以曹忠,房再山为首的白虎堂势力。第三大阵营以吏部尚书张春,户部尚书邱世凡为首的文臣势力。
三大阵营虽然如今没有什么大的冲突,但明里暗里却都在较劲。只要李俊不插嘴,哪一方都不会服输,可是一旦李俊发话,谁也不敢再造次。
如今大唐基本上算是一统九州,各县各府急缺前去治理的官与吏,这也是扩张势力的一种途径。而这种权利如今被吏部尚书张春执掌,所以不少朝臣们纷纷向远在金城的李俊上书,要求谨慎处理委派官员一事。但得到李俊的答复却只有四个字:张春决策。
李俊的态度就是朝中的风向标,他属意张春处理此事,其他人则只能大力推荐一些有识之士给张春参考,却不能强行委派。就算是太子勇也不敢向张春强行要求往各地委派官员。一时之间张春的名字成了最火的代名词,成了官场最流行的唱词。
大唐在积极备战,辽国自然也没有闲着,小晋国更加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他们知道一旦大战开启,必定是你死我活。
灵州小晋国,灵武城皇宫。这几个月来,李嗣源每夜都会失眠,他知道小晋国灭国之期已经不远了。既然如此,那诛天计划就不能再拖了。
李嗣源派人秘密前往西京长安,找到揽月,让她立刻启程前往金城,务必完成诛天计划。李俊独自一人在金城,其她所有的妃嫔皆在西京长安独守空房,所以皇后也打算拍几名妃嫔前往金城侍候李俊起居,但到底谁去却又是一个问题。因为作为大唐皇帝的妃嫔,若是没有生下一子半女只怕在后宫很难有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