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乎,接下来就成了荀小将军的专场秀。`r¨c!y·x`s\.?c/o?m?
他们家叔祖老当益壮夜夜伏案至天明,他们家父亲竭诚尽节和蔡中郎一起努力提高并州的教育水平,他们家叔父鞠躬尽瘁天天埋头书简堆处理政务。
应夸尽夸。
古有举贤不避亲,今有夸贤不避亲,干的好干的出彩干的出众就是要夸。
小皇帝:!!!
哇!不愧是颍川荀氏!就是厉害!
原本只是客套几句的杨太傅:……
在年轻* 人面前还是不能有太多弯弯绕绕,一不小心就把自己也绕进去了。
但是看他们家陛下听的津津有味,那就让他俩先说着。
杨彪无声叹气,继续默算将曲辕犁推广到各州郡后一季能多耕多少亩地。
近些年天灾频发,他相信接下来可能依旧多灾多难,却不信天上有神仙会关注凡间的争端。
东西都是好东西,神人入梦是假,这小子自个儿琢磨出来的是真。~8*6-z^w^w^.`c*o`m*
荀仲豫于颍川隐居多年,隐居就得耕种自给自足,父子俩都不是不通农务的人,年轻人脑袋瓜灵活为求省事儿琢磨出好用的新犁也不是不可能。
世家颜面重要,养活兵民的钱粮更重要,少年郎还没被礼教影响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地步,一书千金拿去卖钱他也能理解。
可是曲辕犁如果真的和他说的一样好的话是真的能造福天下苍生,如今各路诸侯拥兵自重,这时候造福天下苍生也就意味着他没法凭借曲辕犁带来的好处压其他人一头。
他信得过荀慈明的人品,也信得过荀氏的家风,但人总是会变的。
地方牧守都在想法子壮大自身,荀氏在局势的裹挟下为求自保也不得不跟着壮大自身。
太守不是那么好当的,州牧更不是那么好当的。
他只问一句,这小子琢磨出好东西要分享给全天下的事情并州知道吗?
杨彪一边想着百姓苦甚能救必须救,一边又想若各路诸侯都能有此农具提升实力必定打的更厉害,心中天人交战越想越纠结,实在不知道到底怎样该更好。·我!的!书¨城^ ^无¨错.内\容-
天下乱成这样,如果必须要选出一个权臣来辅政,他私心更偏向此人出自荀氏。
袁绍袁术之流他已经看透了,之前讨董联盟中的其他人也是,要么空有勇武没有谋略要么运势输人一筹,如果非要从那些人中选,他宁肯让眼前这位行事莽撞却有赤子之心的小将军站到台前。
看他一书只卖千金还能把曲辕犁献至朝堂就知道这小子被荀仲豫教的极好。
父子二人皆为君子,至少在人品上就比那些乱七八糟的家伙强的多。
杨太傅心情复杂,最终还是决定尽人事听天命。
就算没有曲辕犁也挡不住诸侯混战,有了曲辕犁好歹能让能耕种的百姓多留些粮食,能让民间少些饿死的人。
只要有一个人因为曲辕犁活下来,让官府去推广曲辕犁就值得。
旁边,小皇帝听荀小将军侃侃而谈满心都是飞去并州看看,可惜他不会飞,“荀公大老远过去还将并州治理的那么好,真是太辛苦。”
荀晔替他们家叔祖谦虚,“都是为臣者分内之事,当不得陛下如此夸赞。”
其实心里:当得当得,继续夸继续夸。
杨太傅耐着性子听俩小家伙聊,等他们聊尽兴了才放下茶杯温声道,“曲辕犁足以造福天下百姓,小将军进京前可曾和家中长辈商议?”
“商量了,没有意外的话信件这两天就能送到叔祖手中。”荀晔重重点头,顺便把准备好的曲辕犁图纸奉上,“太傅您看,这就是新犁的所有部件。”
杨彪:???
这能叫商量?
说你莽撞还真不冤枉。
杨太傅被这话弄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看着手里详细的找个工匠就能复刻的图纸又是一声长叹,“小将军心怀苍生,真乃大汉百姓之幸。”
虽然已经决定揽下和王司徒交涉的活儿,但是还是觉得要写封信快马加鞭送去晋阳,总得让老伙计知道他们家傻小子孤身在颍川有多好欺负。
兵强马壮不意味着不好欺负,那吕布武力天下无双,照样被董卓使唤的不像个武将。
他知道这么说不太好,但是为了老友着想,还是派个能智斗的来坐镇颍川吧。
不是说他们小将军不好,而是被教导的太好了,好到和这污浊的朝堂格格不入。
唉,怎么就生在了这个世道。
也就是荀晔没有读心术,不然他、他有读心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