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一句光风霁月,不愧龙子龙孙,可现在......夸一句珠圆玉润,不知道胤禩是生气呢还是生气。!零¢点`看_书¢ *免`费^阅′读¨
该生气的,但是胤禩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还挺温和的说:“十四弟惯会开玩笑。”
“八哥,我可不会开玩笑。”胤祯反倒挺认真的说:“我说的都是大实话。”
胤禩:“......”
胤禟:“......”
“十四弟,五哥叫你呢!”胤禟突然道:“你赶紧的,免得五哥等你等急了。”
胤禟口中的五哥,自然是他同母的哥哥胤祺。按理说该找胤禟才对,怎么找起胤祯来了。
胤祯挺怀疑的瞄了一眼胤禟,怀疑胤禟是想把他支走,才这样说的。
的确,胤禟的确想把不太会看眼色,且喜欢说大实话的胤祯支走。毕竟就胤祯的性子,再待下去的话,大概胤禩连维持脸上的虚假,都维持不了了。
然鹅胤禟想得好,但也要胤祯配合吧。-p′f·w^x¨w`._n?e/t\就胤祯的性子而言,其实就是德妃娘娘宠出来,纵容出来的。
德妃娘娘生了三子三女,如今活着的,不过俩子。胤祯是最小的儿子,上有稳重的兄长保驾护航,又有德妃娘娘的偏疼,随便胤祯怎么任性,自然的胤祯就变得越发的傻白甜。
的确德妃娘娘经常吐槽胤祯是个棒槌,但......只能德妃娘娘吐槽,换做其他人,哪怕胤禛开口说胤祯是棒槌,德妃娘娘都不会乐意。何况是其他的皇子阿哥。
主打就是自己生的,自己可以嫌弃蠢,但如果别人嫌弃了,那就是别人的问题,作为偏心眼的亲娘,德妃娘娘自然要收拾敢嫌弃自己小儿子蠢的别人。
胤禩就被收拾了,而且被收拾得毫无痕迹。
这么说吧,胤禩隐隐约约有怀疑,但绝对找不到证据来证明,并且现在的胤禩急于被认同,早点进入朝廷,即便找到了德妃娘收拾他的证据,胤禩也不敢拿出来。
至于胤禛怀疑胤禩出来后,会捣蛋搞破坏。′我/的*书,城¢ ?免/费*阅,读!有这样的可能,但结合胤禩目前的情况来看,几率还是挺小的。
只不过胤禛还是决定晚点再放胤禩出来,目前的话,等胤禛将一些问题,全都捋顺了再说。
而这一等,就是几个月过去。
胤禛正式封胤禩为廉亲王,命他跟着户部官员,收缴王公大臣们历年欠国库的银子。
一时间,整个京城的气氛,变得超级严肃。说句玩笑话,谁都不敢大喘气。
有乖觉者,如凌柱家,那是早早就将欠国库的几千两银子给还了。其他人家,借得少的,都和凌柱家一样,早早还了。
这波人属于跟风借钱,意思意思借了几千两或者几万两,不超过五万两。
所以能很快还上.......
而其他人,就借得比较多了。
少数十几万两,多数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的银子都敢开口向国库借。
而这些,大多都是世袭罔顾的铁帽子王,比如八福晋的外家简亲王府。就借了国库上百万两银子。
依着简亲王府的家业,会没有钱还国库欠银?
但就是不还,就是拖着......
一副‘你能奈我何’的姿态。
怎么说呢,康熙还在的话,或许会给几分情面。毕竟康熙晚年,差不多快老糊涂了。
而胤禛,刚成年接触朝政的时候,就老老实实,刚正不二的办公,谁都面子都不给。
如今成了皇帝,而立之年才成为皇帝的胤禛,手段只会比年轻时候还要刚硬,不留情面。
总之,在新皇上任三把火的雷霆之下,想拖着‘慢慢’‘还’的人家,纷纷遭殃了。
胤禛不愧后世抄家皇帝的美名,欠国库银子太多还不起怎么办,那就没收私产,按照私产的市价折算充公。
如此不算抄家,却也胜似抄家。
总之,这回轰轰烈烈的追缴国库欠银的行动,最大的赢家,只有胤禛。
而这个后宫,对此心态最平和的只有锦语。毕竟锦语的祖母姓乔,乔家又是皇商,光是给锦语这边的孝敬,都有大几万。
要不是当初凌柱为了合群,脑抽的跟风朝国库借银子,只怕锦语要更加平和。
毕竟胤禛可是在朝堂之上,不吝啬口舌大肆的表扬了没有朝国库借银子之人。
如果凌柱没有朝国库借银子,岂不是要更加的春风得意。
“锦语成了贵妃,万岁爷而立之年登基,除却没有一争之力的弘时阿哥,如今健康的阿哥,都是锦语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