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全都检查一遍,连笔杆末端的塞子都撬开,查看里边是否有夹带。+l/a+n\l_a¨n^w\e¨n+x!u^e^.\c¨o~m¢段之缙所带的油茶面被细细筛了两边,这才被兵丁领往搜检房。
衣裳一层层解开,脱到只剩下里衣,两件外衫被一寸一寸地验看,确定没有字迹后又把里衣掀开,查看大腿、肚皮、腰侧、双臂等处有无抄写,最后方巾也被解下,头发丝披散开,搜检官来回揉弄,确保头发里没有夹带。
一切检查完毕,段之缙才被号军领进考场,入天字第八号号房,上书北皿第二十一号。
待周围的号房都坐满了考生,监试大人一声令下,号军将号房锁扣扣上,此时已经将近晌午。
水夫挨个号房送热水,段之缙就把油面茶倒在瓷碗中,胡乱吃了一顿。
未时整,一排排的兵丁举着木牌来回走动,上书科场场规,官吏紧随其后唱道:“一禁顾左盼右,二禁语响声扬;三禁窜号越位……”
同样的话来回倒腾了好几遍,一直到酉时水夫又来送水才停下,段之缙终于能补一会儿觉,子时之前醒来,上了一次茅房,这便安生呆在号房里边。¢x¢n*s-p¢7^4¢8,.~c¢o·m/
第二日卯时,锣响发卷。
第54章 乡试与妹妹婚事
木槌撞击铜锣的声音还闱场内游荡, 散卷官走来,挨个号房分发卷纸和草纸,新印的题纸散出桐油的气味, 最右为卷纸的字号和段之缙的排号。
他伸手摸了摸洒下的朝晖, 示题的时间也快到了, 于是抓紧准备笔墨,从考篮中拿出琉璃瓶摇晃一番, 将早已研好的墨水倾入砚台中,又用铜镇纸压平题纸, 最后深深吐纳一番清晨略凉的空气,静坐等候示题。
考场里充斥着散卷官有序的脚步声, 然后渐渐平息。
卷纸发完, 天上的太阳也完全升起, 阳光从士子们的手上移到脸庞,监试官的眼睛紧紧盯着场内的西洋挂钟, 卯正三刻一到, 立即脚步匆匆地去内场请示临监的端王。,完!本.神¨站· \最`新^章′节~更.新_快/
辰时,又一声锣响,赞礼官一声长喝:“戊子科顺天府乡试, 首场示题!”然后一声接着一声地传唱,声声渐远。
监试官亲拆朱漆木盘里的黄绫题封, 从四书五经中出的二十三道时文题一次性公布, 刚才温凉的阳光瞬间变得滚烫,段之缙后颈处滚下来一颗汗珠。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一场考试要干什么。
乡试的规矩, 首场考四书文三, 五经每经各出四题,士子各认一经, 从辰时到子正时分八个半时辰,就写这七篇时文。
倘若按照朝廷的规制来,段之缙的竞争者有三十人左右,率性堂出的荫生就有六人,在国子监中呆了三年,比之他自然是强的。
但是这世上总有出人意料之事,在崇德皇帝最后一科乡试中,有士子将五经题全写了,一日之内做时文二十三篇,其文虽不如何高深,但五经皆通也是本事,崇德皇帝怜惜他一日书两万余字,且文理明顺,将其授为举人。
便是真实历史上,清代也屡有卷王通过五经中元,未尝不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这自然是有风险的,也说不得到底是按照规章来还是此法中举的可能性大。但若有人违规书二十三篇时文出来,哪怕是主考官也不能妄自决断,一定要层层上报,直达天听,最起码还能叫皇帝知道有一个名为段之缙的学子能一日之内书时文二十三篇。
倘若不能中举,后果也只是贴出警示罢了,并不耽误下一次的考试。
段之缙下定决心,深深吐一口气,在卷纸上写下“第一问”,这才凝神看第一道四书题。
第一题语出《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意指君子在遇见危险时能够献出生命,强调的是献身精神。
此题不难,重点在于如何把献身和轻视生命的鲁莽之气分开,点出朱注的“致命犹言授命”,此“致命”要与“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暗合。
笔尖舔过迎着太阳一片金亮的墨水,在草纸上列了几笔纲目,移到卷纸上,段之缙破题为:“士之致命非轻死也,尽性以全天理之正也”,腕子使力,一行行馆阁体工整立于卷纸上,比往日要小些,也要密些。
第二道为出自《中庸》的小题,“宽柔以教”,意指用包容和温和的方式去教化他人,陷阱就在于此句非为教育理念,而是子路问强中的内容,“宽柔以教”更像是以德报怨,强调心智上的坚韧和成熟。
此题更不难,段之缙挥笔成章。
若要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