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谧带着青柳迎了出去,只见几辆马车停在门口,马儿雄俊,车辆做工考究,虽然并未用名贵材料,但花纹装饰,掩不住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底蕴。天禧小税旺 更歆蕞哙
当先下来一人,约莫五十六年纪,胡子花白,面貌清矍,身材修长,配一身宽袍大袖,行走间颇有出尘之感。
老白见了,连忙俯身拜道:“奴见过郎中令。”
青柳在王谧背后低低道:“是当年宅子的老管事。”
王谧当下拱手见礼,那老者看到王谧,抬手一礼,“尚书仆射门下,行相郎中令顾骏,见过郎君。”
“奉命前来,迎郎君归宅。”
王谧心中松了一口气,至此心中最后一丝疑虑尽去,东晋一品公卿,二品大将军,三品尚书仆射尚书令,尚书仆射位同宰相,行宰辅事,只有顶级士族方能胜任此位。
以王姓的,那也只有琅琊王氏了,且郎中令虽然只是七品,但能让官员来接自己家族白身子弟,又有几家能做到?
至于此世的自己为何比记载中早生十年,也许这个答案,只有到了建康才能知道了。
他当即微微躬身,“小郎何德何能,劳先生亲至,实在惶恐。”
顾骏见王谧如此恭谨,面上有些异样,失笑道:“我在尊上门下,打理家宅内务,这算是分内之事,郎君不必如此客气。§/优e`品?;小?.}说?网? ?已{发¥布-最[e.新-%?章ˉ¤节??”
王谧请顾骏入内坐了,青柳奉茶上来,顾骏接过,却是看向院落的布置,“碧树丹花,竹墙草瓦,郎君好雅意。”
他目光略略在屋内一扫,惊讶道:“郎君已经收拾好行李了?”
王谧出声道:“前日收到信,就开始准备启程了,毕竟临到头了再打点行装,恐误了事情。”
顾骏赞道:“郎君思虑周全,尊尚定很是欣慰。”
“这些年来,郎君看过些什么书?”
王谧知道王劭绝不会无缘无故派顾骏过来,心下已经明白了三分,这考教还未结束,便将这几年自己看的书说了。
东晋时期,延续了汉时的风气,还是倡导研究经学,但这经学的内容,却和汉时大相径庭了。
汉时的经学,都被各大家族把控,几乎每个家族都有专有的经学,并掌控了这本经学的释经权,如东汉袁氏就是以孟氏易传家,全天下的学子要学此经,都要以袁氏的注释授业为准,通过这种手段,各大家族把控了学术舆论,从而影响朝中的官员任免。
但自魏晋采用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官人法后,官员任免直接由士族推举,经学的意义被削弱,到了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战乱波及,很多家族遭受了灭顶之灾,很多典籍也都散失了。咸鱼墈书蛧 追嶵新璋踕
而且南北士人在中原政权覆灭,天下崩颓的打击下,很多士人都变得心灰意冷,开始逃避现实,转向虚无缥缈的所谓谈玄论道。
加上魏晋门第更加森严,举官和经学关系渐行渐远,魏晋玄学开始取代两汉经学,成为了社会的潮流风气。
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崇尚老庄,玄字一词,便是出自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老子》《庄子》《周易》也被称为三玄,所谓谈玄,就是以这三本书为基础的。
而佛教在东晋时期开始兴盛,也是借了谈玄的风气,佛道为了让时人所接受,将玄学融入般若学传道,故高僧人人谈玄,彼时罗时东来,法显西行,佛教上下皆精研老庄,可以说这段时期,佛教是借助老庄之学传播的。
王谧前身跟随母亲李氏从建康离开的时候,自然也带了不少书籍,彼时王谧通读几遍过后,发现其大部分都是三玄典籍,当下便对顾骏说了。
顾骏听了,微微点头,又问道:“这些书中,郎君最精哪本?”
青柳在旁边捏着把汗,她自然知道王谧根底,这几年王谧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围棋上,其他时候多用来练字,只有很少一部分时间花在通读典籍上。
但这也怪不得王谧,古时认字易,甚至取得典籍也不难,最难的一关,是在通读释义上,便是所谓的释经权。
后世韩愈在师说中就提过,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