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郎君在棋道上倾注颇多,经学练字确实相对少些,难不成想要恶补功课?”
王谧摇头,“没必要,练字再练,在书法大家前也难以望其项背,经学就更没意思了,谈玄辩论,皆是空中楼阁,于国于家无用,还不如多研究几本兵书。”
“要想扬名,就要拿出压过别人的东西,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又不是天资聪颖之辈,专精一项,已是无暇他顾了。”
“贪多嚼不烂,人这一辈子,能在一件事上独占鳌头,都极为艰难,哪有分心的道理?”
青柳惴惴不安道:“所以郎君选了棋道?”
“但妾也不知道自己棋艺如何,更何况听闻建康士族人人喜弈,说不定妾根本不入流,郎君虽然有不少奇思妙想,但未必真能和一流高手”
王谧微笑,“青柳,自信点。”
“围棋出现不过两百多年,棋艺和思路还在不断发展中,我的那些下法,可不是胡乱想出来的。”
他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围棋理论千百年来一直在发展完善,走法经过了无数改良和尝试,根据围棋规则的不同,棋道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变化。
而这些细微的变化,即使是在后世,最初也只能通过一盘盘棋的复盘,一手手去猜,反复尝试不同下法,最终才可能发现胜率较高的下法。
所以后世王谧小时候学棋时,围棋便是入门易,精通难,往往知道下法,但知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偶有妙手,走到相对正确的一步正常,但招招妙手就难了。
想要更上一层,便需要一个经验丰富,水平高超的师父手把手教习打谱,每一手都穷尽变化,方能辩解优劣,但这种条件,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
即使是围棋国手,也不是每次都能正确判断几百手棋中,到底哪一步是妙手,哪一步是恶手,不同高手甚至会产生截然相反的判断,无疑给学棋增添了难度。
直到后世出现了ai,彻底打破了这个壁垒。
人只要知道围棋规则,在和电脑不断的对弈中,就可以不断提高水平,电脑会告诉你每一步胜率最大的下法,还可以告诉你这步下法后产生的多种变化,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在几十上百手里去判断哪一步出了问题,这无疑是极大提高了学棋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电脑ai出现后,老年棋手在年轻棋手前面全面溃败,越是年轻,学习能力越强的棋手,越有可能夺得冠军。
而王谧因为围棋爱好的缘故,工作是设计ai程序,对于不同规则下的围棋棋路演化,他曾经都用程序尝试过,从最初的座子棋,到现代规则,从十五路到十九路,他都在程序中见过不知道多少盘变化。
但知道容易,学以致用难,所以这几年来,他在和青柳的对弈中不断融会贯通,终于吃透了这个时期座子规则下的围棋下法。
在东晋这个围棋理论还处于莽荒期的时代,王谧脑中千百来的棋路发展,以及后世ai的千万种变化,便是他最大的凭借,不利用这种优势,难道还要和王羲之王献之比书法吗?
两人一边收拾行囊,一边说笑,不久童子进来,说建康老宅的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