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纳一定的粮食。”
“这是应该的, 咱也不能白嫖。”
老板跟着道:“基地收容灾民是免费提供住处的,但都会安排工作,按劳分配。肯定有人不愿意住基地,跟咱们一样想自力更生,或者出去找物资维持生计,民宿重新开起来,目标客户就是这类人。”
唐黎对此深有感触。
无论何种境地,总有一些人能过得比大多数人都好。
避难基地建起来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好事,一穷二白地逃到这里,说要重新开始生活又谈何容易。
基地的存在至少给这部分人指明了方向。
而其他人,如果有不依靠基地也能把日子好好过下去的本事,在哪里就无所谓了。
柴文婧扫了众人一圈,说:“大家要长期在一起生活,我就不拐弯抹角的了,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
唐黎抬了抬手,表示有话要说:“分工具体是指哪些方面呢?”
开这个会之前老板一家三口就商量出个大概了。
这时柴文婧直接拿出来一份章程。
“主要分成三个方面。”
她举起手缓缓竖起一根手指:“第一,我们需要把院里原本的菜地花园利用起来,还有我们家的自留地,都需要人专门种植应季作物,最基本的口粮保障,大家都懂的。”
大家都没有意见。
老板夫妻之前也有自己种粮食和应季蔬果的,足够应付民宿绝大多数的餐食消耗。
如今仓库里还存着一些,可今年的收成已经被暴雨毁掉了。
民宿六个人六张嘴,总不能坐吃山空。
“第二,光靠耕种,看老天的脸色吃饭不保险,所以我们还得专门有人负责定期外出收集物资,什么都好,就算不能拿来自己吃喝,应该也可以跟基地做做交易什么的。基地要进行大面积开荒,那么多人要养,肯定得多种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