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期的大都督都是文武双全但更偏武的性子,他和孙策曹昂更是文武双全但偏偏偏偏武。
公务不是不会干,但是都更喜欢不带脑子直接莽。
现在有能擅长内政的绝佳人选,为什么不选择让所有人都开心的团队配置?
对此,旁观的李二陛下表示,臭小子就是想偷懒。
不过对面都是诸葛亮了,偷个懒也没什么。
荀晔无视阿飘爹的点评,继续和当家做主的诸葛叔父唠家常。
还有家眷在南阳?没关系,他们子龙将军过几天从南阳回来,顺便可以护送要搬到颍川的家眷。
在给孩子挑书院学堂?也没关系,让适龄少年跟他去青州。
颍川的官学私学都很好,招贤馆这两年也吸引了不少名士,他还准备在城里搞个图书馆多印些书供士子阅读,留在颍川肯定能让前来投奔的各路士人满意。
但是他马上要去青州,青州有大儒郑玄,他准备在青州复刻颍川的配置,跟他去青州也不会亏。
颍川胜在人杰地灵能人辈出,但能和郑玄郑先生比肩的大儒还真没有,就算他们家叔祖回来也还是会逊色不少。
名师出高徒,郑先生收徒不看出身不看门第,届时青州可能会出现一个堪比京师太学的盛大书院,诸葛二郎要随行吗?
荀小将军继任青州牧的消息还没有传开,但是不耽误他先画大饼将人忽悠过去。
同龄人诸葛瑾肯定是要带走的,小小少年诸葛亮也肯定是要带走的,不过前者可以直接任命带走,后者只能用话术忽悠走。
人家才刚刚十岁,他还能压着十岁的小孩儿埋头处理公务吗?肯定不能。
专职当官不可行,半工半读还是可以的,相信十岁的诸葛丞相在课业的闲暇之余也能为百姓发光发热。
甘罗十二为宰相,诸葛二郎可以不那么着急,他们也没有缺人缺到压榨十岁小孩儿的程度,十六七岁的时候能扛起内政重担就可以了。
不要说十六七岁太小,在场他们几个都是十六七岁出门闯荡,这个年纪真的已经可以大有作为了。
所以来吗盆友?
荀小将军此番进京被任命为青州牧,诸葛一家听到这个消息都震惊了。
尤其是诸葛瑾,这些天发现颍川官署那么多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小将已经很自惭形秽,现在又出了个和他同龄的州牧,人和人真的没法比。
听小将军的意思是想让他和二弟同去青州,叔父和小弟留在颍川。他们兄弟俩何德何能,竟然连学业都能被小将军亲自操心?
有种他们爹还活着的感觉呜呜呜呜呜呜。
荀晔顿了一下,解释道,“并非只有学业,子瑜博览群书才学出众,乃是不可多得的英杰俊才。我欲拜子瑜为长史,子瑜可愿以长史之职随我同去青州?”
长史执掌事务不一,和幕僚差不多,但是比幕僚要正式,不是亲信一般干不了这个差事。
荀晔没和诸葛瑾相处过,诸葛瑾在后世的名声也不似他弟诸葛亮那般响亮,就算已经从李二陛下那里知道这位在东吴的地位和诸葛亮在蜀汉也没差多少,在真正摸清这人的性情之前也不好委以重任。
诸葛亮的大名可以让他承受压榨童工的良心谴责,诸葛瑾、咳咳、对不住,他怕大郎是大器晚成。
问题不大,先跟在他身边干一段时间再提拔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