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天幕剧透退居幕后的我是千古一帝 > 第4章 千古一帝雍武帝

第4章 千古一帝雍武帝

琰虽有夺嫡之心,但“巫蛊之祸”确实非他主谋。

他只是顺水推舟,利用了太子集团的阴谋。】

【他登基之后,励精图治,试图弥合朝堂分裂,挽救危局。

他曾多次亲赴黄河大堤,与民夫同吃同住。

也曾削减宫廷用度,充实国库,试图重整山河。】

【然而,文官集团根深蒂固的软抵抗,和忠于东宫旧部的消极怠工,耗尽了他所有的心力。】

【他们坚信,短期的混乱和牺牲,是为了捍卫王朝长远的“道统”。

可惜,他们用治理太平盛世的“慢”逻辑,去应对一个己是千疮百孔的“危”局,无异于刻舟求剑。】

【永安五年,中原“红巾之乱”爆发,席卷数州。

性格刚烈的烈帝,决心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军事胜利,来彻底粉碎朝堂上的反对声音,证明“武功”路线的正确性。】

【他不顾众臣“陛下乃万金之躯,不可亲临险境”的泣血劝谏,毅然御驾亲征。】

【战争初期,烈帝连战连捷。

但骄傲轻敌的他,过于深入,中了叛军诱敌之计。

更致命的是,后方户部在粮草转运上,再次因为繁琐的审核流程和官员间的互相推诿,出现了致命的延误。】

【最终,烈帝亲率的十万精锐主力,在决战中被叛军以人海战术拖垮、分割、包围。】

【一场惨败后,烈帝仅率数千残兵退守荥阳。叛军亦伤亡惨重,将荥阳围得水泄不通。】

【国都的文官集团,得知主力覆灭的消息后,彻底陷入了恐慌与混乱。

他们并非不想救援,而是内部根本无法达成统一意见。

有人主张勤王,有人主张固守京城,有人甚至认为这是“武夫乱政”的必然恶果。

无休止的争吵与推诿,耗尽了最后的时间。】

【城破之日,叛军如潮水般涌入。

身披重甲的永安帝萧景琰,没有选择突围或投降。

他最信任的骠骑将军霍扬,为护他身中数十刀,倒在了他的脚下。】

【萧景琰环顾西周,尸横遍野,仰天发出一声悲怆的长啸。

他登上了荥阳残破的城楼,面向北方国都的方向,横剑一挥,自刎于城头。

殷红的血,染红了飘扬在城头的大雍龙旗。】

【烈帝萧景琰之死,并未换来和平,反而成了大雍王朝彻底崩塌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国都之内,群龙无首的文官集团,为了尽快稳定局面,他们做出了自认为最“正确”的选择:

从宗室中选择了一向懦弱无能、便于控制的西皇子即位。

试图将国家拉回他们理想中的“文官辅政”模式。】

【然而,他们颁布的政令,充满了“以德化民”的空洞说教,却无法解决一个饥民的温饱。】

【永安七年,京中饥民暴乱。

永安八年,叛军兵临国都城下。

公孙启等文官裹挟着傀儡皇帝仓皇东狩。

国都失陷!

自此,天下陷入了藩镇割据、群雄并起的实质分裂状态。】

【公孙启本人,在东狩途中,望着满目疮痍的国土,悲愤交加,最终吐血而亡。

临终前,他仍在喃喃自语:“错了吗……老夫一生为国,为何……为何会如此……”

他至死都未曾明白,不是他的“道”错了,而是时代变了,人民要的不是大道理,而是简单的吃饱饭。】

【就在大雍的国运坠入深渊之际,一道来自北疆的曙光,照亮了整个天下。】

【永安九年,一首于北疆休养生息、整合力量的凉王萧辰。

正式打出“天命革新,以济万民”的旗号,率领他一手打造的凉州铁骑,南下入关。】

【估计在他起兵之前,任谁也不会想到,昔日那个沉默寡言,被所有人视为懦弱逃兵的九皇子,竟会是日后终结乱世,重塑乾坤的千古帝王。】

【永安十三年,凉王萧辰率军攻入国都,登基称帝,改元“开元”。

后世上其谥号——雍武帝。】

紫宸殿内,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惊天的逆转给震懵了。

雍武帝……萧辰?!

那个沉默寡言,毫无存在感的九皇子?

那个主动放弃京城繁华,跑去北疆吃沙子的“自闭儿”?

泰和帝的身体微微颤抖,他想起了那份请求戍边的奏折,想起了那个儿子孤僻而坚定的眼神。

原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