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清平农事 > 第19章完结

第19章完结

“我也是这么给文富说叨的,银子挣多挣少倒是次要,可一定得来的明明白白。^z¨h¢a*o_h/a\o~z^h^a~n,.?c¢o-m-”小刘氏话音刚落,吴氏脸颊乍然一热,眼神闪烁不定。

“可不是这个理,咱们走快些吧,落后他们一大截了……”

……

牛车从高洼不平的土泥巴路拐上青石官道后便顺畅许多。

当日头呈四十五度斜挂洁净如洗的空中时,钟月隐约瞧见了郑县高大的城楼。

从其尚算宏伟的城楼外观可推测郑县经济发展不会太过落后。

正值街肆早市最热闹之时,而且临近年关,城门口的行人车辆络绎不绝极为热闹。

为防黄牛受惊乱冲乱撞秦老汉跳下车紧握缰绳,而钟月早已耐不住好奇心,紧跟两个舅娘东瞄西顾,像刘姥姥首次进大观园一般。

大概县城没有郡城府城讲究,栉比鳞次的沿街铺面里卖什么的都有,香烛纸钱、胭脂水粉、布匹成衣、特色小吃……道路上临时搭建的移动小摊更是种类繁多,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糖葫芦嘞……不甜不要钱……”

“生煎包子,新出锅的生煎包子,热腾腾的包子,皮薄馅多……”

“摊主,簪子咋卖的……”

……

“文和文磊你们俩别乱跑!”小刘氏紧紧牵住小儿子的手,扯着嗓子大声对到处乱钻的两个男娃下禁令。~艘?艘!晓?说`惘, /追?醉`辛?章′結-

瞧着乱麻麻地人潮扭头对刘氏说:“娘,要不咱们先去三叔铺子里呆会,等人少了些再置东西。”

同样紧握钟月手掌的吴氏反对道:“年节啥时候人都多,若去晚了,摊主都要收摊了,咱们不是白跑一趟。”

刘氏稍作思量,“我和你爹带着月儿文斌先去老三那,你俩去肆口办年货。可看好那俩孩子。”

对婆婆的决定,做媳妇的自无反对的道理。

“糖葫芦咋卖的?”秦文斌跟着刘氏走之前,非要吃糖葫芦,小刘氏无法只好喊来小贩。

要买每个孩子都得买,经过砍价花十五文钱买了四串,随后同吴氏去前面肆口。

……

“前面就是你三舅的生煎铺子了……”

“让一让,前面的行人让一让……”

听见动静,歪头啃糖葫芦的钟月回身,只见一行车队在人群里缓慢穿行。,看`书_屋′暁¨税′蛧^ ¨蕪~错·内/容_

大青骡子拉着的加大板车满载货物,堆的有一人多高,油布裹得紧紧的。

钟月暗自纳闷摞那么高的货物,拉得动吗?不是虐待牲畜吗?

“奶奶,车上拉得是什么呀?”

第15章 纺织作坊

兀自猜测油布下裹得什么货物时的钟月听到小表弟的发问声,连忙竖起耳朵。

“装的是棉花,往京都走呢。”刘氏一副见怪不怪的神态。

南绸北棉,大江以北百姓身上的衣衫材料大部分为棉质。达官贵人穿细棉,普通百姓多穿粗棉。

因棉布供需关系紧张,农户为获取更高的经济价值,田里的秋季农作物五六成为棉花。

即便亩产棉绒不高,但种种缘由农户只会留下一部分棉花自用,或做棉衣褥子亦或纺线织布。

剩下部分则卖给棉商最终流入各大纺织作坊,其中京都就有两家国中数一数二的棉布大作坊,棉绒需求量极大。

钟月想起自家的棉花了然地点点头,脑中突然闪现一个猜测,抬起胳膊指向车队中身穿短褐的汉子们问:

“姥姥,大舅他们是不是也跟那些人一样随货去京都了?”

“对,过不几天就回来啦。月儿在姥姥多住些日子,回头让舅舅送你回家。”刘氏说着话,见车队越来越近行人皆朝路边靠,忙将俩孙儿往路边拉。

秦老汉由于赶着牛车不方便,提前一步去往小儿子的铺面。

钟月被人群挤得紧紧依在刘氏腿边,透过缝隙瞅着六七辆高高的运棉车,心说这般大的用棉量证明时下棉纺工业发展挺不错。

古代社会中,手工业的发达程度以及作坊规模往往侧面反应整个国家的居民生活水平。

见此,钟月暗自高兴,她当然希望所处朝代河海清宴百姓清平安乐。

刘氏记挂幺儿,待商队过后,不再耽搁直接去往生煎铺子。

秦三郎的食铺后方带有一处小院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