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来,甚至带上了一丝喜色。
不用动家里的定量,还能解决麻烦,甚至可能“反哺”家里?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她立刻表态:“小弟你要是有这本事,那真是再好不过!我绝对支持!需要我帮啥忙,尽管开口!”
只要不损害她小家的利益,她乐见其成。
阳永康吐出一口长长的烟雾,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但带着决断:“明明讲得有道理。这种事体,他现在的位置,比我们窝在屋里硬省要灵光。就交给明明去办。但安全第一。”
“好!”张秀英一拍大腿,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重新焕发出光彩,“这事体就这么定了!”
她看向阳光明,眼神充满了信任和一种新的倚重:
“明明,你现在也是拿工资的人了。阿拉屋里厢规矩,上班了就要交生活费。这样”
她略一沉吟,做出了决定,“你每月交五块给家里,贴补家用。剩下的工资,你自家保管。
但是,帮你阿哥阿姐调剂粮票这事体,就全靠你了!
量力而行,不要太拼,也不要太为难自家。你自家也要吃好点,上班费精神的!”
这既是对儿子能力的认可和放权,也是将一份沉甸甸的家庭责任交到了他手上。
每月只需交五块钱,剩下的十八块他可以自由支配,但同时要背负起为远在苦寒之地的兄姐解决“饿肚子”问题的担子。
阳光明没有丝毫尤豫,郑重地点点头:“晓得了,姆妈。我一定想办法办好。”
他心中已有计较,冰箱里那每日刷新的二斤米线,将是撬动粮票困局的第一块基石。
一场笼罩在愁云惨雾中的家庭危机,一场因资源匮乏而几乎爆发的婆媳争执,就这样在阳光明主动揽责和冰箱金手指带来的潜在解决方案下,暂时尘埃落定。
压在每个人心头的巨石似乎松动了一些,前楼里沉重的空气,也随着张秀英那句“定了”,而缓缓流动起来。
窗外的月光依旧清凉,屋内人的心却是火热的。
石库门内,至少在这一刻,大家重新找到了应对艰难生活的支点和方向。
那关乎温饱和御寒的家庭大事,就此定音,剩下的,便是各自默默的努力与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