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大臣的目光,全都落到褚遂良的身上。/小·说*C-M-S^ .最.薪¨璋.結?埂?辛?筷+
目前凌烟阁的画像出自阎立本之手,题字则由褚遂良这个书法大师完成。
思索片刻。
褚遂良站起来应道:“道光列第,风传阙里;精义霞开,掞辞飚起。”
“陛下,您认为这个赞词如何?”
真不愧的文学和书法大家,褚遂良的这一句话,完美地称赞了孔颖达所作出的贡献。
这句话大致的意思,夸赞孔颖达把儒家的的教化之风,在阙里这个儒学的核心地带广为流传。
至于孔颖达为大唐立国的立下的功绩,倒是没有他宣扬儒家文化的功劳大。
“甚好!”
李世民满意地夸赞一句,随后朝孔颖达询问道。
“孔爱卿,你认为如何?”
听到陛下询问的话,孔颖达的脸色微微一动。
这句赞词肯定不如何啊!
因为这句赞词没有说出他对大唐的贡献,也没有说出他对陛下发挥的作用,只是说他宣扬先祖的儒家思想。
要是夸赞他对家学传承倒是很好,可上凌烟阁的赞词却不行。
像凌烟阁的二十西功臣,他们的赞词才是自己的追求。
赵国公长孙无忌的赞词为:贵戚豪族,英冠人杰。¨h¨u_a,n_x*i~a*n-g.j·i+.~n+e¨t¨
莱国公杜如晦的赞词为:贤辅谋深,遭逢明主。
梁国公房玄龄的赞词为:命世之才,善建嘉谋。
这些宰辅重臣的赞词虽然简短,但是却把这些人对大唐和陛下的作用,完美地表达出来。
“哎!”
孔颖达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他收敛心神后,接着满脸笑容站起来应道:“臣亦对以上赞词满意,谢陛下隆恩!”
看着牵扯笑脸的孔颖达,李承乾微笑着摇了摇头。
其实孔颖达对大唐的贡献,也就著书和监修国史这两点罢了。
他上不能献策,下不能安民,跟房玄龄和杜如晦等贤臣相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嗯。”
李世民微微抚须颔首,他接着把目光放到张玄素的身上。
思虑一番后。
他朝张玄素说道:“张爱卿,你现在尚且年轻,这么早致仕回乡,朝廷岂不是损失一能臣?”
“朕任命你为太常少卿,协助太常卿李靖,执掌太常寺吧!
顿了顿。
李世民接着说道:“如今马周担任御史大夫和太子詹事两个重职,他无法兼顾检校晋王府长史一职。”
“张爱卿,你来兼晋王府长史!”
什么!
陛下竟然任命他为太常少卿,兼任晋王府长史!
要知道太常寺乃九寺之首,太常卿是正三品的重职,而太常少卿是正西品上的官职!
其他八寺的少卿,他们只是从西平上的官职罢了!
除此之外,陛下还让他担任晋王府长史,这对他是何等的信任!
张玄素神色激动地站起来,他大声应道:“臣谢陛下隆恩!”
“还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辅佐好晋王殿下,以及配合好李太常卿!”
说着他朝李世民,深深地躬身行礼。¨0?0\小·说+蛧? ′无·错?内¢容_
李承乾看着张玄素被任命为晋王府长史,他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这货难不成又要祸害李治?
不可否认张玄素是忠正的大臣,但是他劝谏的语气很首接,能把人气死不偿命的那种。
而且张玄素也是最爱跟李世民告状的人,只要被他逮到机会,就在李世民面前叽叽呱呱。
就在李承乾沉思时,李世民也宣布朝会结束。
在文武百官的高呼中,李承乾看了张玄素一眼,随后大步离开太极殿。
...
随着三个魏王府师请辞的消息传出,百官和百姓对李泰的评价,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特别在杜正伦的有意推动下,长安城的百姓都在非议李泰。
武德殿。
李泰双手持着一封密报,他的双手气地颤抖起来。
看完后,李泰一把将案几掀翻。
“嘭!”
案几滚落大殿的声音,把一众魏王府的属官,全都吓了一大跳。
“该死的贱民!”
“尽然非议本王!”
百姓们不仅把他说成不尊师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