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的。后来的版本中,王重阳传给段皇爷的是先天功,但蛤蟆功的克星,其实是一阳指,这样王重阳传功段皇爷就失去了意义。后来金老爷子打了个补丁,说要先天功加之一阳指,才能克制蛤蟆功。可是从后来实际战例来看,蛤蟆功的克星还是一阳指,并没有先天功什么事。比如郭靖在与欧阳锋交手的时候,就突然摆了个一阳指的架势,把欧阳锋吓了一跳,以为遇到克星了。从五行相克的角度来说,南火克西金,也应该是一阳指克制蛤蟆功,跟先天功没什么关系。但如果一阳指本来是王重阳的绝学,以上这些就都不是问题了。
佛家的武功,讲究一个稳字,通常都是靠水磨工夫,不求速成,这对于亟需提升实力的李乘风来说,就难免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且,《玄武冥息诀》是道家功夫,与佛家功夫的一阳指,路数也不合,难以兼容,容易产生冲突。?齐[&盛>小<说2,网{·+ o追?÷最·[}新μ章?¤?节?£[
当然,对比以上的这些种种理由,其实蛤蟆功也并没有占据太大的优势。
李青云之所以考虑再三,最终决定传授堂兄风险巨大而且心法还残缺不全的蛤蟆功,是因为他觉得,这门武功能够与降龙十八掌互补,可以弥补堂兄的短板,是当前最适合堂兄的一门内功心法。
蛤蟆之为物,先在土中久藏,积蓄精力,出土后不须多食。
蛤蟆功也讲究积劲蓄力之道,以静制动,蓄劲涵势,蕴力不吐。
这与降龙十八掌,亢龙有悔这一招的要旨,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降龙十八掌是长于发力、运劲,在积蓄内力方面,恐怕就要逊色蛤蟆功几分了。
欧阳锋与洪七公同为五绝之列,武功不相上下,内力修为应该也是差不多齐头并进。
可是洪七公以刚猛无俦的降龙十八掌,屡次与欧阳锋交手,却始终都是平分秋色,并不能占据上风。
足见欧阳锋的蛤蟆功,所积蓄的力道是有多么惊人,竟能与降龙十八掌相抗衡。
李乘风若是能练成蛤蟆功,不需要他有多深的造诣,只要能够掌握积蓄劲力的门道就行了。
届时他以蛤蟆功所积蓄的力道,再用至刚至猛的降龙十八掌打出去,威力将是何等可怖的光景?
就连李青云都对此感到非常的好奇。
所以他将蛤蟆功的心法口诀,传授给了堂兄之后,没有让对方等回去之后再练,而是迫不及待,让堂兄当场就开始上手练习。
一来,是李青云对蛤蟆功加降龙十八掌的威力,实在是有些好奇,想要第一时间亲眼目睹。
二来,则是有李青云在旁护法,堂兄就算练得不对,他也可以及时援手,免除堂兄走火入魔之虞。
李乘风自然也明白堂弟的一番好意,心下好生感激。
他很清楚,自己眼下的这番待遇,要是说了出去,不知要羡煞多少武林中人。
世上又有几个武者,在修炼内功的时候,能请到李青云这种级别的高手帮忙护法?
李乘风很快收摄心神,开始专注修炼蛤蟆功的入门心法。
一练之下,他发现这门内功心法果然是处处剑走偏锋,时时刻刻都好象是在走钢丝,讲究的就是一个富贵险中求。
李乘风习武资质不高不低,也就是中人之姿,练习如此高深凶险的内功心法,颇感到有些吃力,便如三岁稚童挥舞百斤铁锤,分分钟都有种会反手砸死的错觉。
或者说,那其实并不止是错觉。
因为李乘风很快就感到,自己稍有失误,内息便瞬间失控,在体内乱窜。
倾刻之间,他已陷入了走火入魔的边缘。
李乘风想到先前堂弟几次三番的警告,心下感到一阵说不出的苦涩,意识到自己还是过于高估了自己,也太小看了修习蛤蟆功的凶险。
他倒是没有太多懊悔的情绪,只是感到有些遗撼,自己终究还是不能练成蛤蟆功,姑负了堂弟的一番苦心。
正在李乘风心生绝望之际,突然感到背心一热,一股绵绵然、泊泊然,却磅礴浩瀚到无法想象的内力,冲入了他的经脉之中。
他二十多年的积累,在这股外来的内力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