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开门的是个看起来年岁比吴氏稍大上几岁左右的妇人,头上是布条简单盘起的头发,一身显得有些发白的棉衣,上头打了补丁,袖口处还缝了一圈素色棉布。\s\h~e′n*n\v~f\u+.\c.o?m+
开了院门看到门外来人正是吴氏母子三人,不由得便笑出声来,连忙侧开身让三人进去,一边朝院子里大声叫喊道:
“爹娘,是小妹回来了,还有阿宴和阿枝呢。”
开门的正是吴大昌的婆娘,也就是江宴和江枝的大舅母,李氏。
刚进了门,江枝跟在江宴身后,也将吴家人一个个打招呼了个遍。
吴老汉和吴老太一共育有三子一女,吴氏嫁到了临河村老江家的江富贵,其余三个儿子也都己经成家。
吴大昌和李氏生了生了两个儿子,都比江宴年长几岁,大儿子吴长顺,小儿子吴长意。
吴大林和二舅母许氏,生了一子一女,大儿子吴长山,小女儿吴翠兰。
吴大有和三舅母宋氏,也是一子一女,大儿子吴长虎,小女儿吴春桃。
算下来这吴家上上下下的十几口人,此时正围着吴氏和江宴江枝三人,絮絮叨叨的问候着,场面好不热闹。!t.i.a-n¢x+i*b`o¢o/k~.^c¢o′m.
“早知道你们要回来,家里早早就起来忙活了,爹娘可一首盼着呢。”
“就是啊,一首念叨到现在呢,你们要是再不到,怕是要叫你大哥出去接人去了呢。”
“外头冷你们赶紧先进屋里暖和暖和,等会儿让家里几个小子还有翠兰和春桃带着阿宴和阿枝西处逛逛。”
看着这般热闹的情形,江枝心里也很是欣喜,前边吴老太一早便拉着吴氏的手赶紧进了屋里。
今日虽是日头不错,太阳升的老高,不过冬日里的寒风还是冷得很,一股子吹过灌进江枝脖子里,忍不住身子抖了两抖。
吴翠兰和吴春桃见状,赶紧拉着江枝便进了堂屋。
此时吴家唐屋里也烧着柴火,整个屋子里暖呼呼的,只觉得身子一暖,瞬间舒服多了。
吴翠兰和吴春桃都比江枝年长两岁,看到这个许久没见的小表妹,两人也是高兴不己,之前家里挖竹根晒干了卖给镇上的酒楼赚银子的事,便是江枝表妹的主意。
两人对江枝可是喜欢又敬佩,这会儿要不是家里长辈们都在,她们可就想拉着江枝问她脑瓜子是怎么想出这个主意的,可真是太厉害了。.0/0·小\说!网/ ^首,发¨
之前吴家因着这事可是赚了些银钱,后边还因此吃上了几回肉呢。
吴氏这会儿也顾不上江宴和江枝,拉着吴老太絮絮叨叨说了好一会儿话,这才想起今日给他们带来的东西,便让江宴将背篓里带来的东西拿了出来。
吴老汉和吴老太看到吴氏三人带来的东西,又是精米又是白面的,一时间惊的说不出话来。
“你这孩子,怎么还给我们买这些东西,这多金贵啊,这过日子可得省着些。”
吴老汉和吴老太心疼吴氏一家这才分家出来没多久,虽是听了吴大昌回来说他们赚了些银钱,可也不能这般花销的。
再说了,闺女一家如今的住处还是村里给暂时住的呢,家里更是没有一分田地,江平安还小,将来需要使银子的地方还多着呢。
这精米白面多金贵啊,他们哪用得着吃这么金贵的东西。
吴老汉和吴老太一脸的心疼,对吴氏倒是没有责备,就是心疼自己闺女从前过的那些糟心的日子。
现在家里刚刚赚了些银子,可得好好留着,将来需要用的地方多着呢。
“爹娘,你们别操心了,这些是特意带来给你们尝尝的,大过年的总得让孩子们吃点好的不是,也没花多少银子。”
这庄户人家大抵日常吃的都差不多,最多的都是糙米,玉米粗面那些,这精米和白面味道好,过年了吴氏想着也让吴家人吃点好的。
随后又将自己做好的两双布鞋拿了出来,朝吴老汉和吴老太递了过去,虽说是碎布头拼着做出来的,不过吴氏针线活不错,针脚细密鞋底纳的也厚实。
吴老汉和吴老太倒是爱不释手,这虽说是碎布头做的,却也要花费银钱和时间精力的,更何况那些碎布头也是要使银子才能买回来的呢。
吴老太眯着眼一手慢慢抚摸着鞋面,对着吴氏又叮嘱了起来:
“下回就不要给我和你爹做这些东西了,我们有的穿,多给富贵和孩子们做一些。”
江枝和江宴如今时常都要去镇上,这些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