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天选之子。
“我也不懂,你是知道我的,我在校成绩很一般。”
青年就是中人之资,考上早稻田更多的是靠努力而不是天资。
当然,相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他还是有那么一些天分的。
不过在清北或者东大的天才面前,完全不够看。
甚至就连许多中国本科生,智商都要高过他。
当然,本科生说的是当下而不是后世。
现在中国的本科生质量,最低也是中等211水平。
招生数量太少,大专都是高档人才。
“学习成绩那个只能考察一定阶段,像学弟这样毕业后才展现惊人天赋的更加不可多得。”
“我最佩服的田中首相,还是小学毕业生呢。”
“田中首相只是小学毕业,他的才华可是远超常人。”
田中角荣那是特殊时代,如果换成当下最起码也有早大水平。
两人闲扯了一会,不自觉的又聊到了日本经济。
“你觉得,日本经济什么时候能复苏?”
“我不清楚,可能还需要一定时机。”
“这样啊。”
羽田一郎懂了,自家学弟很不看好日本重新复苏。
不过也确实,国际国内环境对日本都不友好,想要重新恢复过来实在太难。
当然,日本也不是没机会。
如果能借助中国发展的东风走上正确道路,还是有机会摆脱现在的困境。
大的问题问完,羽田一郎又说起他很感兴趣的新兴产业。
“星海科技发展的这么好,准备什么时候上市呀?”
“暂时还没想好,估计还要几年时间。”
星海集团未上市公司,会是竹下雅人一把有利武器。他会用它争取到更多不容易因技术更迭而衰败的资产项目。
不过眼下时机不对,还需要耐心等待。
“行,准备上市的时候一定要拉上我们公司。”
“知道,放心吧。”
两家公司一直以来都合作的很愉快,青年自然不会傻到拒绝。
反正给谁都是给,自然要给关系更好的。
经济上有太多东西可以聊,但国内市场的低迷,逐渐让两人没了兴致。
“我说,学弟。”
“恩,怎么?”
竹下雅人挑了下眉,不解的看着表情突然变郑重的友人。
“今年星海集团,还会在社会上大规模招聘吗?”
“应该会,不过主要岗位都会面向理工科。”
星海集团现在有大量的科研项目要进行,比如液晶屏幕、led技术、通信制造、光刻机非常缺理工科人才。
至于文科岗位,虽然还没有饱和,但招人数量只有理工科的五分之一。
需要等到星海集团研发的项目大量上市,才会招收更多文科相关人才。
毕竟生产的产品,最终还是要卖出去的。而在这些领域,往往文科方面人才更专业。
当然,这是欧美日等国家。
如果换成中国这样的工程师国家,无论哪一方面都是理工科占优势。
“怎么,你有什么事吗?”
竹下雅人不解,学长怎么会突然关心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这种事,就连星海集团也只能勉强帮个忙。
“没什么,就是想到很多学弟学妹毕业找不到合适工作,有点想帮帮忙。”
“很难,大环境不好,少数公司也改变不了。”
星海集团确实帮助了许多大学毕业生,但也只能帮着提高3的就业率。
当然,如果包含那些跟着星海集团吃饭的产业链企业,星海集团做出了8的贡献。
以一家公司来看,确实很大。
但在星海集团崛起的同时,也会压制本国同类企业的发展。
因此总的来说,日本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