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地方管理不当,确是极易出现叛乱,但恰恰是这前半程讲得多在理,这后半程提出解决的方式便是有多触嬴政的逆鳞,只因王琯写道,平此乱,固邦民,可由公子、宗族,乃至于平叛有功的功臣前往这些地方驻守,以保大秦江山永固。
这看似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用人不避亲,王琯所提的从短期而言,确是能起到一定的安防作用,可往长了说,这一代一代传下去,这与昔日的已亡的周天下有何区别?这种主张嬴政断然是不可能同意的,他辛辛苦苦统一的天下,到头来又得回到群雄争鹿的时代,这让他如何能接受,要知道早前的春秋之时,这互相之间的战乱,谁和谁家没个亲戚关系,只不过后来这心都大了,才有了这战国纷争,自己这辛苦了一辈子,然后再去重现错误的道路,那他这是跟自己过不去吗?当然令嬴政最为恼意的怕还是这奏章中的“公子”二字,需知嬴政迄今为止,未立太子,可他的子嗣并不在少数,他这所谓的分封,那这长公子是出去,还是不出去呢?其他诸位公子日后不会起异心,以此为据点造反,毕竟都是嬴政的儿子,这个位置,他们谁又是坐不得的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完本神站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