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边境在2001年,一整年拦截非法移民的次数约有160万次。”
这里所用的拦截次数并不等同于人数,因为同一个人可能会多次尝试穿越边境,所以拦截次数看起来触目惊心。
如果这些次数都是独立个体,并且边境完全不加以阻拦的话,那很快非法移民便会成为美利坚社会的主流群体,把黑人和白人全都变成少数群体。
克劳福德轻点下巴,觉得这数字已经足够震撼了:“哪些城市拦截的次数最多呢?”
“德尔里奥和拉雷多,去年拦截了20万次。”
“真恐怖。”哈鲁惊呼一声:“这帮非法移民简直就象是蝗虫一样。”
“是的。”克劳福德也把自己得到的数据说了一下。。”
丹尼斯推推镜框:“如果让这些非法移民继续冲击边境的话,很快整个边境就会成为犯罪乐园!”
“是的,所以我已经想好了这次纪录片的标题。”
克劳福德沉吟着把标题说出来:“边境危机:非法移民的代价,你们觉得如何?”
“很棒!”哈鲁第一个表示赞同。
丹尼斯和肯杨特也纷纷举手附议。
这和一开始他们制定的内容其实差不多,只不过在看到非法移民的表现,和各种数据后,克劳福德彻底断绝了以保护非法移民人权为方向的念头。
“好,那明天我们就正式开始拍摄,丹尼斯,你带着哈鲁去拍摄非法移民的素材,我再去找周围的民众采访一下,等晚上我们约典狱长,也采访一下他。”
“好的!”
隔天。
福克斯新闻的拍摄团队一大早就来到了非法移民拘留中心,并根据克劳福德的指示,拍摄了大量相关素材。
无论是非法移民的生活细节,还是他们与狱警的合作,乃至反抗,都被拍摄进了摄象机里。
这其中不乏有非法移民看到摄象机,想要表现自己,主动上前对着镜头自说自话。
好在有狱警的协助,任何想要抚摸摄象机的非法移民们都被拦了下来。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人试图冲击摄象机。
就比如一个秃头消瘦的男人,他在所有人都不注意的情况下,借着路过,转身冲过狱警的封锁跑到了摄象机面前,吓了哈鲁和丹尼斯一跳。
虽然紧跟着他就被壮硕的狱警搂住腰部,死命的拽了回去。
但这个秃头男人依然顶着狱警的压力,对着摄象机嘶声力竭的喊道:“去你妈的拘留中心!去你妈的美利坚!我要出去!我要吸毒!”
哈鲁果断的把这个画面拍摄下来,如果不出意外,未来剪辑的时候,也会保留这段素材。
这将会成为“非法移民就是社会蛀虫”这一论据的有力证据。
而除了这些糟心的家伙,也有一部分非法移民接受采访表示自己很赞同的拘留中心的管理,他们认为美利坚政府应该多开一些拘留中心,让真正愿意付出劳动的人留在这里,为边境的建设出力。
之后丹尼斯和哈鲁又拍摄了拘留中心的儿童班,这里如同幼儿园一般,分年龄把非法移民的孩子们照顾得很好。
当镜头扫过这些无辜的孩子的面庞时,丹尼斯觉得拘留中心的管理确实无话可说,如果这样都有人觉得苛刻的话,那他一定是个坚定的动保协会成员吧。
总之,在完成了一天的拍摄后,丹尼斯和哈鲁回到了旅店,把存放素材的sd
卡存放好,又回到了监狱的办公室,和克劳福德一起采访边境监狱的典狱长,林德。
“林德先生,感谢您以及拘留中心的配合。”克劳福德再次对男人表示感谢。
“不客气,克劳福德,你们的宣传对我们监狱来说也是件好事。”
林德穿着一身休闲西装,发型三七分,看起来不仅帅气还充斥着精英感。
这是眼下美利坚民众最喜欢的形象。
“所以我们的采访现在可以开始了吗?”克劳福德问道。
林德:“当然,随时可以开始。”
“好的。”克劳福德示意摄象机开拍,自己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