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人要往外走,静安还是忍不住,掉下眼泪,说:“那,我们啥时候还能见面呢?半年后?”
刘艳华说:“等你出院了,我们还去看你,我还没见到你女儿呢!”
静安看到李宏伟和刘艳华走了,心里失落极了。她生了孩子,就要在家待半年,闷死了。
九光有些醋意地说:“思念老相好呢?”
静安没搭理九光,披着大衣,穿上棉鞋,上楼去看冬儿。
上了楼,静安透过楼梯口的窗户,看到楼下,李宏伟推着自行车,和刘艳华走在雪地里。
李宏伟中等个子,不胖不瘦,人也不英俊,但是,就是让人信赖。
李宏伟和刘艳华的背影渐渐地远去了,静安心里空落落的,一种孤单寂寞的感觉袭上心头——
冬儿从保温箱里抱出来的时候,长了一斤,五斤了,不过,还是黑黑瘦瘦的。
医生告诉静安,两三个小时喂一次,奶水实在不够,就喂一点奶粉。
冬儿第一次吃奶的时候,静安浑身都颤抖了一下。冬儿第一口好像没有吸出奶水,咧嘴要哭。
静安急忙哄着冬儿:“冬儿,快吃吧,给你准备好了,快吃!”
冬儿就像听明白静安的话似的,小嘴又咕嘟咕嘟地吮吸起来。她终于吃到嘴了,小嘴啯得更快了,上下嘴唇都有了一层白膜。
静安抱着冬儿,冬儿的小身体热乎乎的,依偎在她怀里,跟她贴的那么紧啊。冬儿好像冷了,直往她怀里缩。
静安发现她不寂寞了,她有了自己的亲骨肉,她有了一个小小的孩子,有了一个跟她心贴心的女儿。
冬儿很轻,又那么小,让她心生怜惜,也很自责。要是再过两个月冬儿出生,一定是个白白胖胖的小闺女。
从冬儿出生,到冬儿手术,婆家一个人也没有来。静安还不是太明白怎么回事。有点相信九光说的话,但心里也犯嘀咕,觉得婆家人不太拿她们母女当回事,心里憋着气。
出院前一天,母亲又来给静安送饭。静安吃饭的时候,冬儿哭了,哭得像小猫叫。母亲抱着冬儿,在地上来回地走。
母亲两只眼睛充满爱意地凝视着冬儿:“冬儿,看来姥姥要学自行车了,将来骑着自行车去你家看你,方便呢,要是靠姥姥的两只腿走去,可有点远呢。”
静安说:“妈,你要是不愿意骑自行车就别学了,万一摔坏了呢?”
母亲没理静安,独自在跟冬儿说话。“冬儿,姥姥有了你,生活更有奔头了,看到你,姥姥啥烦心事都忘了。”
等静安吃完饭,给冬儿喂奶的时候,母亲坐在对面的病床上,对静安说:“你现在做妈妈了,遇事不能再出马一条枪。凡事你都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别总生闷气,啥也解决不了,还把自己气坏,还可能把奶水气回去!”
母亲说的话,静安听到耳朵里,想记住,也能记住。问题是,遇到事情的时候,母亲的话,就都忘得一干二净。
生活中的经验,或者说是道理,都需要靠疼痛来记住。
只有撞了南墙,才知道下次要翻墙而过,不要用脑袋往墙上撞了,那会撞得头破血流。
母亲又说:“九光脾气急,你脾气犟。要是动起手来,你打不过他,肯定吃亏——”
母亲说到这里,望着静安:“你知道我说的啥意思吧?别跟他硬碰硬。”
静安怎么能不知道母亲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上一次九光打了她一耳光,她离家出走,睡在车间的角落里,后来,母亲把静安接回家。
九光到家里找静安,让母亲臭骂了一顿。但母亲知道,九光不可能因为他的一顿骂,就把脾气改了。
母亲担心静安挨打:“两口子过日子,哪有勺子不碰锅沿儿的?吵架你就让着他点,说你也别跟他硬犟,躲开他点,等他气儿消了,你再跟他细掰扯?听见没?”
静安说:“知道了,别说了——”
静安心里不是滋味。都结婚了,春节已经过完了,她已经26岁,都做了妈妈,还要母亲再三叮咛。
她觉得自己不孝,让母亲操心了。
母亲还是不放心:“静安呢,你想没想过,你生了女儿,婆家没来人看你和孩子的事?”
静安说:“九光说他们忙,又有病。”其实,她自己也不信。
母亲说:“他们家跟咱们家不一样。我担心他们家重男轻女啊。因为你生了闺女不满意了——”
静安说:“他们爱满意不满意,我自己生的,自己养,也不用他们管,来不来能咋地?”
母亲看着静安劲劲的样,摇头,叹气。“静安呢,你的脾气如果不改,将来,有的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