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萧漪澜前往大兴隆寺礼佛,只在明德太后隆祭日和宣成帝整寿的时候回来过几次,剩余时间一直待在大兴隆寺里。.m!y.j\s,c¢h`i\n¢a^.′c`o¨m!听说她此次回来很可能不走了,所以临京看热闹的百姓才会这么兴奋。
赵宝儿摇着团扇回忆起小时候的情形,“我五岁多的时候刚刚记事,那年明德太后带着长公主御巡扬州堤坝,我爹早早就带着我在路边看,我骑在我爹肩膀上见到了长公主殿下,那时她已经十岁,像仙子一样骑着小白马,竟然还冲我笑了。我爹说,当时在场那么多人,有扬州知府,捐了大笔钱的当地豪绅,德高望重的读书人……可长公主殿下只对我笑了,我爹比我还开心,他临死前还抓着我的手念叨这件事呢。”
说起过往,赵宝儿悠悠叹了口气,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感慨道:“可惜我那时太小,已经记不清长公主殿下的模样了。”
萧漪澜小拜过太庙后,谁也没见,径自乘辇回了公主府。
长公主封号昭隆,这座昭隆公主府是明德太后尚在世时赐下的,萧漪澜十六岁与驸马薛青涯成婚后,从皇宫搬出到公主府居住,之后明德太后与驸马先后去世,萧漪澜便启程前往大兴隆寺礼佛,前后算来,只在公主府里住了不到三年,这公主府里的一草一木,甚至不如大兴隆寺的佛祠更让她觉得熟悉。~小^税-C`M/S. ?埂!辛′罪*哙,
霍弋一直留在临京为萧漪澜打理产业,去年年底她传信说今年归京,霍弋从那时就开始着人整修公主府。将府中老旧又格局失衡的楼阁屋舍拆掉,新建起一座五层高的藏书阁,名拂云书阁,以半开放的回廊与书房和佛祠相连,供长公主御览佛经之便。又在湖畔高起摘星阁,说是阁,其气派与宏丽称为塔也不为过。摘星阁上四面镂空,以数人环抱的大红木为四角天柱撑起,站在阁上,能俯瞰临京繁华,张袖揽天水之风。
公主府里服侍的下人也由紫苏重新调整或选拔,她亲自培训了两个月,教她们如何沏茶、焚香、研墨、理经、收整床铺、服侍洗漱、保养华衣玉宝等。
所以萧漪澜回到公主府的时候,所有人都已准备就绪,一切都极称她的心意。_k!a!n`s,h_u+a?p.p?.¨n`e?t?她入宫觐见宣成帝时已用过午膳,只是吃得没什么胃口,紫苏命人备了一桌菜,萧漪澜吃了几口,又用了碗薏仁甜粥,这才觉得胃里舒坦了许多。
她换下华衣,卸了浓妆,换上一身天水青的素纱禅衣,乌发未梳髻,以一根沉乌木的簪子松松挽着。她靠在金丝软榻上,一边半阖着眼休息,一边听紫苏说话,半晌望了眼窗外的天色,问紫苏:“霍弋呢?”
紫苏道:“少君午时回府,现下应该还在浔光院。”
“叫他来见我。”萧漪澜闭着眼睛道。
紫苏顿了顿,“少君吩咐过,让您今日先好好休息,万事明日再说。”
“他是少君,我是主君,你听他的还是听我的?”萧漪澜睁开眼,“去传。”
紫苏应了声“是”,忙差人去通禀。
萧漪澜随手拿起本诗集歪在榻上看,翻了五六页后,屏风外传来一阵由远及近的木轮轱辘声,她放下书瞥了一眼,隐约望见屏风外一个半人高的身影。
“殿下。”
萧漪澜这才从榻上起身,理了理衣服,道:“进来吧。”
房中侍女皆退到屋外,霍弋摇着轮椅转过屏风,便见一身青纱禅衣的萧漪澜望过来。
霍弋入长公主府已有十年,然而真正伴在她身边的时间却并不长。更多的时候,是萧漪澜在大兴隆寺,他留在临京这座空荡荡的长公主府,为她打理产业、培植势力、留心朝堂,待有所成就,才能写一封信,细细与她诉说临京诸事。
所以对萧漪澜此人,他还没有熟络到见之如常的地步,只望了眼她未着粉黛的面容,便默默垂下了眼皮。
萧漪澜等了半天未等得他一言,站得有些累了,便走到茶几前坐下,伸手取过茶勺,又望了他一眼,“你哑了,也瞎了,要本宫亲自为你沏茶吗?”
霍弋摇着轮椅行到小几边,从萧漪澜手里接过沏茶的器什,“臣来吧。”
萧漪澜便交给他,姿态松弛地曲肘撑额,慢慢揉按着额头。
“殿下若是乏了,不妨先小憩一会儿,”霍弋看着她道,“我在旁边守着。”
萧漪澜头也不抬,“不必。”
“那我给您按一按吧。”
这次萧漪澜没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