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不已。
着名废材,二十岁前连押韵对偶都理解不了的苏洵,在游历大宋河山之后,突然顿悟,开始奋发学习,今年参加科举也是异常顺利,在卷子上,他没有答题,而是把朝廷现行的所有政策全部骂了一遍,他写的全是游历中华所见所闻,心中美滋滋。
赵祯一路看下去,看到苏洵的文章时,抬头瞪了苏洵好几眼,最终没有发作。?0?4?7^0-w·h′l/y..~c!o-m¨
最终,赵祯看到了章旷的文章。
才华横溢,惊世天才!
当时现在的章旷已经穿越,所以前身脑子里多了很多后世的记忆,拥有前身的才华和学识拥有章旷的见识和知识,所以写出的文章,把赵祯看傻了。
观点之亮眼,简直惊人!
赵祯没有二话,开始点状元榜眼探花。
章旷,毫无疑问的状元。
赵祯甚至点完了状元,还举起文章,洋洋得意的看了起来。
他举起文章,满朝文武不好意思说错了,满朝文官就不可能看到卷子后面还有字。
在场的哪个不是文采惊人?听赵祯说惊世骇俗,都想先睹为快。
然后有人看赵祯迟迟没有翻篇,于是提醒:“官家,背后面还有几段。”
这几段赵祯看都看不懂。
赵祯看章旷是个人才,喜欢的不得了,亲昵:“章爱卿,这后面这些文本,怎么读不通啊。”
章旷:“从左往右读。”
这下能读懂了,赵祯读懂之后,脸色大变。
这些是大白话,不是之乎者也,但大白话能读通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篇文章就三句话,用贩夫走卒说的大白话说了三句话。
不对,准确的说是阴阳怪气了一番,表达了三个意思:
一,咱大宋皇帝没德行。
二,咱大宋也配叫朝廷?
三,想要发展经济,再去抢啊?
讲真如果是宋初二帝时期,章旷马上就得被砍头。
但赵祯忍了。
一是因为朝廷很久没杀过文官了,二是因为章旷说的是实话。
大宋当初拿下蜀地后,就开始搜刮成都。
日进纲是真的水陆两运用了十几年才把成都搜刮完。
搜刮成都事小,就算大家过穷日子也行,蜀地的人不是受不了苦。
但,车连车运输要多少民夫?那可不是夸张手法,而是真实的描述,车连车的运输,送了十几年,才把蜀地搬空。
整个蜀地的人全都被抽调当快递员。
什么美丰顺团饿了没,哪有大宋的快递员多?
然后运完了事情没结束,朝廷又创建了‘博买务’,简单来说就是官方强制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成都的茶叶丝绸刺绣。
就这,当地人也只是不满。
但顶不住你四十年如一日的抢啊?
持续时间太久了之后,终于,爆发了。
王小波起义开始,蜀地不断有人起义。
为什么现在稍微缓和一点了呢?
因为赵祯他妈刘太后是成都人。
准确的说刘太后是成都府华阳人。
成都这种超大型城市,是不能分一个县了事的,他右边叫做成都县左边华阳县,所以实际上刘娥就是成都人。
有了一个成都皇后,加之赵祯又没亲政,他妈总揽大权,这一下成都光速追发展,短短时间商业繁荣甚至超过了汴京。
要不是东京附近是个城市群,就被真的远超过了。
甚至繁荣到出现了交子这种纸币,才能维持蜀地自身的贸易。
刘娥也是直接把交子官方化,成为法定货币。
成都的经济直接原地起飞。
虽然被搜刮了几十年,但短短时间补回来了。
这个时候,章旷文章写,想要发展经济还不简单,再搜刮一次成都就完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