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颖达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一副“师尊您就露一手吧”的表情。¢2?芭.看!书-王\ \蕞,鑫?漳′結.埂-欣^快/
“咳咳,”李贞清了清嗓子,“既然诸位如此盛情,那本王……我就献丑了。”
早有下人备好了笔墨纸砚。
李贞走到案前,深吸一口气。
写啥呢?
唐诗宋词?太惊世骇俗了。
写点人生格言?太装逼了。
有了!
李贞提起笔,蘸饱了墨,在宣纸上龙飞凤舞起来。
众人伸长了脖子,好奇地看着。
只见李贞笔走龙蛇,一行行瘦劲挺拔、锋芒毕露的字迹跃然纸上。
“噫!这是何种字体?从未见过!”
“好字!好字啊!铁画银钩,风骨峭峻!”
“观其风神,瘦劲异常,却又不失洒脱飘逸,当真妙哉!”
在场的都是识货之人,一眼就看出了李贞这手字的与众不同。
这正是他前世苦练多年的瘦金体!
一首不算长的诗很快写完。
众人围拢上来,啧啧称赞。
“殿下,此乃何种书体?可有名号?”山羊胡老者迫不及待地问道。
李贞故作高深地一笑:“此乃本王闲暇时偶得,姑且称之为‘瘦金体’吧。”
“瘦金体?好名字!好名字!”
“殿下大才!我等佩服!佩服!”
一时间,马屁如潮。+芯·丸*夲`鉮′戦* /芜.错·内~容+
不少人当场就表示,想要求得殿下的一幅墨宝,回去好生揣摩。
李贞心里乐开了花:嘿嘿,哥的书法,放到大唐也是顶流!
等的就是你们这句话!
以后哥的字,那就是限量版。
想求?拿钱来!
不对,拿宝贝来换!
孔颖达更是捋着胡须,满脸笑容:“师尊之才,果然深不可测!”
李贞摆了摆手,谦虚道:“哪里哪里,随便写写,随便写写。”
解决了书法问题,宴会气氛更加热烈。
李贞趁热打铁,开始了他的“私货”推广。
“诸位前辈,小子今日斗胆,想与诸位探讨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众人一听,都安静下来,洗耳恭听。
李贞道:“诸位可知,我大唐如今虽号称盛世,然百姓温饱,依旧是一大难题。”
“天灾人祸,时有发生。一旦收成不好,便有饥荒之虞。”
“小子不才,在明月田庄偶得一种高产稻种,名曰‘杂交水稻’,亩产可达两千斤!”
“嘶——”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亩产两千斤?!
这是什么概念?
如今大唐最好的水田,亩产也不过三西百斤!
“殿下此言当真?!”一位老者激动地站了起来。*看`书.屋` ?追¨嶵?欣.章^結~
“千真万确!”李贞肯定道,“此稻种己在明月田庄试种成功,产量喜人。”
“若能将此稻种推广至大唐各地,何愁百姓不丰衣足食?何愁国力不强盛?”
李贞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
在场的名士大儒们,哪个不是心怀家国之人?
听闻有如此神物,一个个都激动得面红耳赤。
孔颖达更是激动不己:“师尊!此乃天佑我大唐!天佑我大唐啊!”
他当即起身,对着众人拱手道:“诸位同仁!殿下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等身为读书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理当为国分忧!”
“老夫提议,我等当成立一个‘农学会’,专门研究这杂交水稻的种植与推广之法,以及其他利国利民的农耕技术!”
“由汉王殿下担任首任会长,我等皆为会员,共同为大唐农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孔祭酒此议甚好!我等附议!”
“附议!”
“愿为殿下效劳!愿为大唐效劳!”
李贞看着这一幕,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忽悠,接着忽悠!
不对,这是为了大唐的农业发展。
怎么能叫忽悠呢?
这叫高瞻远瞩!
“好!既然诸位前辈如此信任小子,那小子就却之不恭了!”李贞朗声道,“这农学会会长之位,我接了!”
“从今日起,我等便一同为大唐的农业发展,添砖加瓦!”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