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娆看了穆珩一眼:“我们的婚事何而来,想必你再清楚不过。′衫?叶/屋. \更′辛!醉`筷/”
只这一句话,就让穆珩失了从容。
他眸色转深,深沉又复杂地看着姜娆。
被穆珩这样看着,姜娆却不由火大:“你这样看着我做甚?当初我爹把你大哥从拐子手里救出来,又把他带回京城送回侯府,可没想着图穆家什么回报,更没想过要高攀你穆家,是你家老爷子坚持让姜穆两家结亲,是也不是?”
姜穆两家的事说来也简单。
二十几年前,穆珩的大哥、当时只有七岁的穆珹在元宵灯会上与家人走失,落到了拐子手里,被拐子带去了杭州。
穆家是勋贵,以战功起家,穆珹打从能站稳就一直跟着祖父习武,是以虽然落入了歹人之手,却也没有如普通孩童那样只会哭闹,而是隐忍多日,一直到拐子都对他不设防备了才趁机逃了出来,但他毕竟年幼,逃跑的过程中到底还是露了行迹惹来了拐子的穷追不舍。
又累又饿又惧的孩子,就这样一头撞到了姜娆的父亲姜延停在路边的马车上。\b!i·q¢i¨z*w¨w?.*c^o!m¨
姜延当时已有一子,第二个孩子也即将出生,对穆珹难免生出几分恻隐之心,本着替自家两个孩子积福的想法,姜延救下了穆珹,在问明了穆珹的身份之后,又顺道将他带回了京城送去了定远侯府。
那时的穆家将将经历了变故,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世子穆向武英年早逝,侯府二爷穆从文被立为世子,而穆珹又是穆从文的嫡长子,如无意外便是侯府的承重孙,份量自然极重。
把京城翻了个底朝天也没能找回穆珹,穆家上下原本已经不再抱希望了,姜延在这时把穆珹完好无损地送回来,自然也就得到了穆家上下的感激。
说姜延对穆家有恩,半点也不为过。
既然有恩,自然得报。
可在如何报恩一事上,穆家却为了难。
若救了穆珹的是普通人,穆家送银子送宅子甚至是想法子让人跻身官场,总能还了这份恩情。
可救人的却是姜家人。
姜家世代豪富,因在大安朝开国之时曾散尽家财支持太、祖皇帝而立下了从龙之功,太、祖皇帝登基之后论功行赏,原是要赐姜家爵位的,但姜家却选择在那时急流勇退,以姜家上下皆是粗鄙商人,难堪大用为由婉拒了太、祖的好意。\j*i?a,n`g\l?i¨y`i*b¨a\.·c`o¨m¢
太、祖感念姜家的功劳,曾亲口许诺,只要姜家不行逆反之事,有大安朝在一日就有姜家一日。
有太、祖皇帝的金口玉言,姜家即便没有爵位,也无异于拿到了丹书铁券。
太、祖关照,再加上姜家人确实在经商一道上极有手段,姜家聚集财富的速度自然远超普通商贾之家。
到得如今,姜家到底有多少银子,只怕姜家人自己也数不清楚了。
别看穆家是侯府高门,地位上看似比姜家高出不少,但论起财富,只怕姜家人身上随便拔根汗毛都要远超穆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穆家要拿出怎样的谢礼才能显得出诚意?
正好那时姜娆出生,侯府老侯爷于是提出两家结秦晋之好,为穆珹和姜娆定下亲事。
姜家祖上能将到手的爵位推了,姜延自然也不会为了与定远侯府交好而牺牲闺女的亲事,他原是要推拒的,但侯府老侯爷在这件事上可谓诚意十足,并再三保证待到姜娆长大嫁入穆家,定会好好待她,不叫她受任何委屈,姜延这才勉强点了头。
他想着,他虽没想过携恩图报,但有着这份恩情在,但凡穆珹不是个忘恩负义的,将来总该好好待姜娆才是。
而且,穆珹虽然年幼,但观其遇险时能多日隐忍以图逃脱,在自知逃不过了时也能当机立断选了当时街边最奢华的一辆马车撞,只为抓住那微乎其微的一线生机,也可以看出来此子心智非凡。
想来,只要穆珹没长歪了,来日也确实堪称良配。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姜延能为当时刚刚出生的姜娆考虑得如此长远,也是用心良苦了。
但当时的姜延没想到,等到姜娆及笄,两家这亲事却是又生了变故。
第4章 知之甚深
姜娆看着沉默不语的穆珩,冷笑一声:“这亲事,可不是姜家求来的!”
“当初我那好婆母为了让她的好大儿娶国公嫡女,想要悔了与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