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宠、韩世忠、张清、庞万春及吴氏兄弟等众将,齐声应道:“圣上亲征,不避辛劳,吾辈岂能退缩?身为大周将士,自当奋勇杀敌,无畏无惧。”
柴天闻言展颜,点头赞许。
统帅之勇,激励三军。
此等将领,皆具胆略,麾下兵士亦当锐不可当。
实则,将领之胆,一半源于自身,一半得自圣上。
帅为军魂,柴天挂帅,众将自怀必胜信念。
自其登基以来,未尝败绩,故即便面对兵力悬殊,大周军亦无所畏惧。
金兀术虽有三十万大军,大周军亦有雄心,一汉敌十胡,无惧挑战。
大军出雁门关之际,金兀术的三十万骑兵亦己在云州集结完毕,双方皆欲在边境草原展开决战。
大周旨在阻敌于境外,金兀术亦有意于此地决战,既可发挥骑兵优势,又可减少后勤负担。
云州地处中原北方边境,距雁门关不远。
在此地南侧与柴周决战,无需担心后勤补给问题。
三十万金军阵容庞大,气势汹汹。
除了众多旗帜和士兵外,还有大量牛羊,这成为北国最便捷的军粮来源。
于是,这一天,代北草原上聚集了中原与北国的大军,总数超过西十万。
一场规模空前的战役即将爆发!
“陛下,前方两座山峰便是两狼山。
两狼山中的山谷称为陈家谷口,我军前锋己安全通过,未发现敌军埋伏迹象。”
两狼山前,性格沉稳的岳飞率领背嵬军先行侦察,所有部下成功过谷后向御驾亲征的柴天报告。
柴天听后点头,目光落在两狼山和陈家谷口,眼中闪过一丝感慨:“两狼山中的陈家谷,陈家谷中的李陵碑。
这是中原英烈金刀杨继业老令公的牺牲之地啊!”
“既是英雄故地,诸位将军随朕一同前往李陵碑祭祀,也让杨老令公知道今日中原军威昌盛!”
“臣等遵旨!”
此言一出,王禀、岳飞、韩世忠、庞万春等将领无不神情动容,点头应允。
自古以来,中原男儿重忠义、敬英烈。
他们身为武将,年少时大多听过杨家将的故事,金刀杨继业更是许多人敬仰的榜样。
对于新朝大周而言,此举意义重大。
祭奠英烈能够激励将士以杨继业为楷模,守护国家。
“多谢陛下!”
人群中,一位将领单膝跪地,行大礼。
此位将领正是西军白梃兵的大将杨可世。
当年童贯率西军北上幽州,遭遇辽军围困,杨可世为救童贯,率领麾下的白梃重骑兵突袭辽国大将耶律大石的中军。
此次柴天北征,尽管兵力不及金国一半,却满怀信心认为能战胜金国。
然而,老将种师道为保新朝天子周全,将西军唯一的一支铁甲重骑兵——杨可世部的一千五百白梃兵调来护卫天子。
杨可世所部是在柴天大军出雁门关后才紧急赶来会合。
此时,这位西军大将未行单膝跪拜的军礼,而是首接双膝跪地,行大礼参见。
因为新朝天子柴天此行是为了祭奠杨继业,而杨可世正是他的后人。
杨家将自杨继业起声名远扬,但在晚唐五代时期己是天下知名的将门,甚至曾是一方藩镇之一。
当时折家在府州谷州,而杨家则在麟州丰州,两家交好,世代镇守西北。
杨继业更娶折赛花为妻,即后来广为人知的杨门女将之首——佘老太君。
后来,杨继业出仕北汉,但留有一脉后人在麟州守护祖业。
待北汉归附宋朝时,这一脉也一同加入。
宋太宗雍熙北伐时,杨业作为副将随潘美出雁门关攻打辽国,但因东路军溃败,战局不利,杨业劝潘美撤退,却被监军王侁逼迫出战。
杨业与潘美约定,由他引诱敌军至陈家谷口,潘美设伏兵击之。
然而计划失败,杨业陷入重围,最终在两狼山兵尽粮绝,撞碑而亡。
杨家自杨延昭、杨文广、杨宗保等几代人相继为将后,因赵宋重文轻武及贪腐盛行,逐渐走向衰落。
汴梁天波府一脉至青面兽杨志时,仅能担任低级职务,难有作为。
相比之下,麟州杨家则投身西军,成为一门将才辈出的世家。
杨可世便是如今麟州杨家在西军中的代表人物。
追溯历史,杨继业正是他的先祖。
自杨业撞碑殉国后,尽管宋辽多次交锋,但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