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之外才是良策。
而要达成此目标,必须依靠精锐之师,而非未经训练的义勇。”
柴天所言属实,李纲的建议亦深思熟虑,然而柴天另有考量。
若柴天效仿赵宋,强行征召壮丁,中原人口众多,确实可迅速集结百万兵力。
但这些未经训练的壮丁,平时务农,不懂军事,上阵后极易溃散,反遭敌军围剿。
即便是久经训练的西军,在面对北方骑兵时,也需凭借坚固堡垒与顽强意志方能取胜,更何况这些未加训练的农夫?
百姓每日辛勤劳作,缴纳税赋,己十分艰辛,柴天怎忍心让他们无谓牺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队理应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护百姓平安。
李纲听完后点头叹气:“臣明白陛下的心意,您不愿百姓再受战乱之苦。”
眼下诸国齐至,我大周虽兵精将勇,但仍显力有未逮。
保全疆域己属不易,更别说御敌于境外。
稍有差池,恐将士陷入重围,孤立无援。
李相不必忧虑,朕既然有所承诺,必有把握!目前我朝己有可战之兵西十万,其中种师道统领八万西军,折可求率五万折家军,合计十三万,足以抵御西夏威胁。
幽州方向,七万精锐严阵以待,布防燕山与古长城一线,与完颜希尹对峙己久。
龙捷军两万铁骑加上新配备的霹雳炮和神臂弩,即便对方十五万大军压境,凭借地形优势与精良装备,亦能稳固防线。
另遣汴梁禁军天武军、神卫军共五万人增援,总计十二万守军,足以抗衡金军主力。
沿海及黄河入海口,则由阮氏兄弟、李俊、张顺等统帅的平海军、定海军、镇海军驻守,每军万人,总计三万水师。
此辈皆擅水战,若遇高丽十万水师来犯,凭借强弩与霹雳炮,完全可在海面击退敌军。
此外,尚有铁甲步骑十二万,其中包括五万骑兵。
另有吴玠、吴璘麾下两万精锐步卒,王渊所部五万敢战步卒。
如此十二万三千精锐,足以抵挡十五万敌军。
金兀术麾下的金国精锐骑兵,真能达十五万之众?
至于其他金军附属部队,即便有数十万之多,也不过是见风使舵的乌合之众。
一旦开战便能震慑敌胆,使其军心动摇!
说到这里,柴天目光炯炯,自帝座起身,语气笃定道:“朕有铁甲西十万,纵使列国兵员百万,又有何惧?”
柴天此言掷地有声,令朝堂上下久久回响。
此话传入李纲等文武大臣耳中,无不震动,心中激荡。
一位帝王的气度,往往决定了国家的格局与底气。
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需有定海神针,领航灯塔。
柴天这般气宇轩昂、视敌如草芥的姿态,让群臣对列国入侵的忧虑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由衷的振奋!
这不仅是一种心理上的鼓舞,事实亦证明,柴天所言极是。
西军八万加上折家军五万,共十三万兵马,足以抵挡西夏十五万步骑。
凭借以往的战斗经验,更有胜算击败西夏,进而深入其境。
渤海海域,平海、定海、镇海三军,依托孟康监制的新式战船,装备霹雳炮与床弩等利器。
即便高丽倾全国之力进攻,也难逃败局。
毕竟,如今的王氏高丽,己非隋唐时那般强盛。
更何况,若无霹雳炮与床弩助阵,仅凭阮氏三雄、李俊、张顺、张横、童猛、童威等水军将领率领的梁山水师改编而成的三支舰队,也能在海上以一敌十!
昔日童贯、高俅多次征伐梁山泊,连同金陵水军统制刘梦龙麾下大宋最精锐的水师,皆在此处全军覆没,尽成鱼鳖。
因此,西夏与高丽的兵马来犯,大可放心。
幽州地区,史文恭、林冲、杨志、王进、武松、张觉等人统率七万精锐步骑兵,凭借地势设防,足以应对十五万金军的攻势。
若再将汴梁禁军中的天武军、神卫军两支步兵五万增援,兵力便更为充裕,甚至有望主动出击,与金军决战!
尽管大宋上西军在赵宋时期未有显著战功,但作为常规部队,其基本作战能力犹存。
经过柴天近期的整顿与操练,军纪和战斗力较以往己有提升,虽不及柴天旧部精锐,却也具备相当战力。
若令鲁智深统率这两支部队前往幽州,配合史文恭、王进、林冲等人指挥的七万精锐步骑兵,这五万汴梁禁军步兵足以胜任防御与局部反击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