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伤宋帝的宋朝反贼首领。
传闻中的柴天年轻英武,此时所见果然如此。
萧干心头激动,眼前之人是名满天下的柴天,连宋廷都奈何不了他。
若能联手,或许残辽还有复兴希望!
萧干进城时暗中打量城内驻军的情况,发现柴天手下的将士个个骁勇善战,充满凌厉之气,无疑是精锐之师。
比起大宋的西军,这支队伍更显自信与不可战胜的气势。
若能得到此军相助,对残辽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见面时,萧干对柴天极为恭敬,自称为“在下”,尊称柴天为“柴王”。
毕竟他有所求于人。
柴天语气平和地说道:“萧大王胆识过人,敢独身前来,实为英雄。
可惜生于辽国末世,纵有雄才大略,也难以力挽狂澜。”
萧干听后神色微黯,回应道:“我冒死前来,只为与柴王结盟。
宋廷背弃盟约,如今宋辽皆是我辽国之敌。
若柴王与我辽国联手,不仅可击溃宋廷,还能复兴大周,北拒金国,收复旧疆。
届时大周与大辽,可永为盟友。”
在他心中,既然柴天与辽国同仇敌忾,自然应携手合作。
然而柴天听完后微微一笑,摇头道:“萧大王智谋过人,想必明白‘兄弟虽有争执,遇外敌则需团结’的道理。
即便宋廷并非良主,但其欲收复失地、光复汉室之心亦无可厚非。
我此次北伐,正是为此目标。”
说完,他凝视萧干:“我请萧大王入城,只为告诉你一件事——辽国气数己尽,耶律大石难挡金国铁骑。
幽州的残辽政权,与其拼死抵抗,不如归顺于我。
放弃辽国名号,成为我的子民。
由我带领你们对抗金国,共灭女真。
这,是你们唯一的机会。”
一言概之,我柴天,给你们辽人一个追随我的契机!
一言概之,我柴天,给你们辽人一个追随我的契机!”
柴天那充满气势的话语传入萧干耳中,这位辽国南院大王顿时心中一震!
身为辽国末世的英雄,他自然能辨识真正的英雄。
从柴天这充满魄力的话语里,他察觉到柴天的志向!
竟然是想将燕云以及燕云地区的辽人汉人都纳入掌控!
率领两万大军北上,便有吞并燕云数百万人口的野心!
客观而言,面对眼前这位年轻却强大的君主柴天,萧干内心深感钦佩。
然而,作为辽国的南院大王,同时也是辽国奚人各部的领袖,他无法坐视辽国衰败。
自大辽建国以来,契丹耶律家族为皇族,奚人萧家为后族,世代通婚,荣辱与共。
最著名的当属萧太后!
因此,即便辽国如今己显衰弱,萧干仍不愿放弃任何一丝希望。
“柴王心意,萧干明白,唯难以从命!”
萧干叹息一声,拱手说道。
柴天微微一笑,毫不生气,他从未期待萧干此时就归顺,只是想在他心中埋下一粒种子。
在恰当的时刻,这粒种子定会生根发芽!
萧干离去,这位南院大王也略松一口气。
因为他得知柴天的意图,是要吞并燕云。
或者更准确地说,柴天看重的不是燕云冰冷的城池,而是其上的资源和人口!
他希望能尽量保全燕云的力量,以便柴天完全接手!
所以,他不会强行攻打燕云,只等待时机成熟。
虽然他不会协助辽国对抗大宋,也不会帮助大宋对付辽国。
这使得萧干暂时感到安心。
看着萧干远去的身影,柴天望向北方,挥手下令:“羽林军、龙捷军、铁骑军整装待发,携带五日口粮,随我北上探查。”
柴天一声令下,羽林军八百骑兵、龙捷军精选一千一百精锐骑兵、铁骑军同样挑选出一千一百精锐骑兵,总计三千精锐骑兵随行。
林冲、秦明、史文恭等十余位骑将随行,柴天率众人离开蓟州北门,朝着北方长城的方向行进。
萧干返回的幽州位于蓟州西北,而柴天此行的目的,是越过长城,前往耶律大石与金军对峙的战场探查一番。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即便柴天清楚历史走向,亲自观察仍是作为主帅的责任所在。
两天后,他们在古北口附近的山坡驻足。
远处的战场上,辽国名将耶律大石与金国将领完颜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