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加小心”,便如一阵疾风似的奔向面馆。
其实,此时此刻的姜棠,也恨不得狂奔到阅友堂,好看看新书什么样子,卖得咋样。她强掩心中激动,双脚一点坐到了赶马车的位置,手执鞭子赶起了马车。
因快到夜禁的时候,路上少有人行走,马车得以在宽阔的马路上畅通无阻,不多时便赶到了阅友堂。
阅友堂关门闭窗,不见一丁点儿光亮,已经打了烊。
姜棠无力地叹气,走京杭大运河回京日夜兼行,到了卷宗室也到点散衙,不成想被秦氏耽搁了那一会儿,便错过了阅友堂开门售书的点,实在是秦氏误人!
满心激动化作说不出来的失望,好比大旱半年,指望着天降甘霖,结果雷声大雨点小,雨滴还没落到地上就被烤干了,还不如不下,平白叫人期望变失望。
她双手托腮,身子无力地靠着马车,不想空手回应府,又怕在阅友堂前干坐一夜会伤风受寒,不知如何是好。
忽地,马打了个长长的喷嚏,溅到了阅友堂贴圆柱子上的红纸。她想着阅友堂贴红纸定是关于各种书到货没货的消息,兴许会提一嘴《况太守断案传奇》,便取了六角灯笼,凑近看。
诸位书迷:
本店新到一批《况太守断案传奇》,文中一桩桩离奇案件由真实案件改编而成,行文简练,堪称公案小说巅峰之作。现每本一两银子,仅三千本,卖完即止,欲购从速。
另有一批旧书低价清仓,敬请进店选购。
姜棠目光定在第一段话上,笑得合不拢嘴。
万万没想到,阅友堂接了《况太守断案传奇》,一刊印便是三千本,每本一两银子,便是三千两银子。这么一大笔银子,阅友堂拿走大头,剩下的她和应硕分,想来也有几百两银子!
她在刑部誊抄卷宗,一个月挣二两银子,一年二十四两,十年才挣二百四十两银子,写一部书才几个月的时间,便把数十年的钱给赚到了!
怪不得一本《包图龙判百家公案全传》火了,多少人想趁公案小说的春风大捞一笔,也不知她算不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姜棠盯着红纸傻笑,丝毫不知时间过得飞快。倒是吃完面的车夫轿夫们左等右等不见人来,纷纷来了阅友堂,将她送回应府。
过了影壁,姜棠走下轿子,忽见地上跪了数人,齐刷刷地喊道:“恭迎姜姑娘回府。”
姜棠从未见过这般阵仗,磕磕巴巴地开口道:“你们快……快起来,我受之不起。”
周嬷嬷笑道:“既然姜姑娘叫你们起来,你们别再跪了,都起来。”
听到周婶熟悉的声音,姜棠安心了,疑惑不解地问:“周婶,我就是府里的赁客,她们怎地对我行大礼?”
“姜姑娘有所不知,是夫人吩咐的。”周嬷嬷回话。
姜棠仍是不想承情,“夫人本就待我不薄,又拨了这么多人给我用,我哪里受得起?”
“姜姑娘,夫人喜欢你,这般抬举你,你也别觉得受之有愧,多给夫人讲几个有趣的故事,逗得夫人开心,比什么都强。”
天底下说书人成千上万,窦氏独宠姜棠一人来说书,要说没别的缘故,打死她也不信。左右已回府,她再乏再累也得去给窦氏请安问明缘由,才能睡踏实。
“周婶,那我这就去跟夫人道谢。”
“夫人不在府上,你明早请安道谢也不迟。”周嬷嬷答完话,吩咐丫鬟们:“你们领着姜姑娘回弄玉轩,尽快安置。”
姜棠长得高,其他丫鬟小厮都比她矮一头,都像她的弟弟妹妹们。从个头和低眉顺目的表情看,她更不好意思使唤这些人,当务之急是问清底细,又怕一下子全自报家门,记不住那么多名,便问:“谁是管事的大丫鬟?”
“姜姑娘,是我。”
张嘴答话的丫鬟一张圆脸,眉眼跟年画娃娃似的,梳着双丫髻,很有福气的样子。
姜棠笑问:“你叫啥名?”
“我叫荔枝,岭南惠州府人。”
荔枝,简单可爱的名字。姜棠接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在岭南,有吃不完的荔枝,真好。”
“我爱吃荔枝,每年都吃得口干舌燥,声音像七八十岁的小老太太,家里人都骂我贪吃,可年年荔枝红了,还是停不了嘴。”荔枝说到被骂偷吃时,悄悄地伸了舌头扮鬼脸。
姜棠忍不住笑了,“荔枝,你真有趣。”
“姜姑娘,好羡慕你能长这么高,你长高有什么秘方么?”
姜棠的爹娘都爱看书,不喜欢尝试偏方,她也曾问过爹娘为啥自己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