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 第122小章

第122小章

狄仁杰等人也笑着点头,“安乐郡主虽然年轻,但一向考虑全面。-如`文!网· ~最/薪′蟑?結,哽·歆/哙/”

而就在这时,李云乐终于姗姗来迟到了通天殿,然后便听见了武皇和朝臣们对自己的夸奖。

她看得出来,对于开疆拓土,对付北方的胡人,大家都很高兴,一点没有从前对于她对付世家和寒门时的纠结。

所以这是当刀子终于没有割到自己身上后,便能够幸灾乐祸地吃瓜看戏了吗?

李云乐如今也锻炼出来了,远不像之前那般爱尴尬。

她欣然地接受了众人的夸赞,然后才“谦虚”道,“安乐只是结合华夏千年的历史经验罢了,大家若是仔细想想也是能想到的。”

其实李云乐这番话倒也不完全是谦虚,她虽然知道自己应当是参考了后世大清统治蒙古的做法,但这些做法也几乎都能在华夏的历史中找到例子。

从前的太宗、高宗还有武皇他们未尝不知道这些操作,但知道是一回事,能做到却是另一回事。+二\8/看*书.徃¢ *嶵·薪`章?踕.埂_鑫!哙?

未来的“安乐大帝”能这般做还是因为她的确将突厥人给打服了,让突厥人不敢不从。

而这番操作下来,花费也是相当的巨大,如果不是之前的那些改革,恐怕也是支撑不起这庞大的开销的。

太宗当年虽说也将突厥人给打服了让他们不敢不从,但是唐初时不仅穷,人口也少,哪里能抽出那么多的战士去草原驻军?

不过嘛,对比起大清那些控制分化蒙古的做法,她倒的确觉得自己很是仁慈,天幕一点没夸错,她真真切切是个大好人。

都说大清不把汉人当人,但其实他们把满人、蒙古人也不当人。

他们将大量满人留在关外苦寒之地,让他们生活得无比贫穷,只能靠继续参军为清皇室卖命维持生活。

以至于清末之时,驱除鞑虏这一口号喊出来时,最先响应的竟然是关外的满人。?看*书¢君~ *庚¢辛/醉_筷\

而对于蒙古,除了继续联姻、分化控制、驻军之外,他们还在蒙古地区大量推行“黄教”,也就是所谓的藏传佛教,高峰之时,几乎每户蒙古族人家中都有男丁出家当和尚,直接导致不少蒙古族家庭就这么绝户了。

清朝时因为高产粮种的传入,汉族人翻了好几倍,但是蒙古族人口竟然成了负增长!

原本骁勇善战的牧民们通通放下屠刀,改为吃斋念佛,再加上人口锐减,自然对中原造不成多大的威胁了。

当然客观上草原上的人口控制下来之后,亚洲草原的“卷”度也终于大幅度降低,后期竟是比之中原百姓们还好过上了几分。

不得不说满清的这一套操作的确给力,他们对华夏最终的版图确定贡献极大,毕竟最了解少数民族的定然是少数民族本身,汉人基本上不会有这样的心机手段。

所以李云乐知道满清的不少手段虽然残忍,但她也必须参考,然后改进。

譬如大清将蒙古划成了一百多个旗,而她则大大降低这个数目,应当是考虑到今后的交通条件将会大大改善,只要能将通行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便没必要划分得那么的零碎,统计起来也挺累的。

同时她也不会去主动推行宗教,在思想上阉割突厥人,这不仅不符合她的思想,也会让中原地区的百姓觉得她双标。

毕竟她总不能前脚跟中原百姓说世界上没有神佛,他们只能靠自己,后脚便去草原宣传佛祖和轮回转世吧?

不过有些残忍的政策是她可以避免的,有些却是她不得不做的。

李云乐心中百转千回之际,天幕也播报到了那一条。

【说完政治、军事还有文化,就到了最重要的环节——经济,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草原的一切政治形态还有社会关系其实都因为他们的经济形势,那就是牧民们到处迁徙放牧,没有固定居所。】

【然而想要建立的统一王朝,加强对草原的控制,就不能让牧民继续任意迁徙,所以很快安乐大帝便规定,牧民们只能在他们所属的部落中放牧,严禁跨部落放牧。】

这条规定一出,草原上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牧民们经过短暂的沉默后,顿时发出了愤怒的声音。

“怎么能不准我们迁徙?都不说天灾了,牛羊也不可能一直吃那块草地啊,一块地总要被吃光!吃光了我们就得换一块吧!”

“对啊,更何况还有天灾,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