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从质检室的百叶窗缝隙里漏进来,在刘好仃的脸上画出几道细长的光痕。+求~书?帮\ !追`最¢新\章-节+他站在白板前,手指轻轻敲着那几个刚写下的关键数据,眼神像是穿透了玻璃,落在某个看不见的地方。
“gd09的问题周期……刚好是夜班轮换日。”他低声重复了一遍小林在会上说的那句话,嘴角微微翘起,“看来这台机器,还真是个‘老朋友’。”
阿芳拿着新整理好的设备台账走过来,递给他:“刘哥,这是最近三个月切割机的使用频率和维护记录。gd09确实不太常用了,但它的参数设定一直很稳定。”
“稳定?”刘好仃接过台账,翻开几页,“可它偏偏就在关键节点出了问题。”
两人正说着,小林抱着笔记本电脑冲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刘哥!我刚才把夜班生产的数据重新跑了一遍,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什么现象?”刘好仃转过身。
“gd09虽然用得少,但它每次被启用的时候,边缘毛糙率都会比其他机器高出17左右。”小林指着屏幕上的图表,“而且这个偏差不是随机的,是有规律的。”
阿芳凑近看图,皱眉:“也就是说,这台机器其实一直在‘偷偷地’影响产品质量?”
“不是‘偷偷地’。~幻′想-姬? .更/新!最-快.”刘好仃轻笑一声,“而是我们没注意到。”
他合上台账,目光坚定:“既然它这么‘低调’,那我们就得好好请它出来,晒晒太阳。”
车间里,机器运转的声音此起彼伏,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金属味。刘好仃带着阿芳和小林穿梭在生产线之间,时不时停下来观察操作工的动作,或者伸手触摸一下设备表面的温度。
“你们注意到了吗?”刘好仃突然停下脚步,指着一台正在运行的冷却塔,“这里的水温控制是不是有点不稳定?”
阿芳掏出测温笔试了一下:“确实,波动范围比标准值大了将近两度。”
“这会影响玻璃成型的均匀性。”小林一边记录一边点头,“尤其是在夜班时段,操作工可能不会每个小时都去检查一次。”
刘好仃走到另一侧的切割区,盯着一台编号为gd09的切割机看了好一会儿。机器表面有些灰尘,但整体状态良好,看不出明显的故障迹象。
“它为什么会被闲置?”他问身边的阿芳。
“听说是因为之前有几次误差偏高,后来就慢慢不用了。_x¢i\a·o_s/h_u/o?g*u.a′i`.!n~e`t\”阿芳翻着手中的台账,“不过它的参数设置其实挺稳定的。”
刘好仃蹲下身子,仔细看了看切割刀的位置,又用手轻轻拍了拍机身。“有时候,问题不是出在机器本身,而是出在人的习惯上。”
“你是说……大家习惯了绕开它?”小林若有所思。
“对。”刘好仃站起身,“习惯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它让人觉得安全,却也让人忽略了真正的风险。”
他转身对阿芳说:“你去安排一下,明天开始,让gd09重新上线测试,看看它到底还能不能打。”
阿芳点头离开后,小林忍不住问:“刘哥,你是打算拿它做试点?”
“不止。”刘好仃看着远处忙碌的工人,“我是想让大家明白,优化不是换个流程那么简单,而是要打破那些看不见的壁垒。”
晚上七点,会议室里灯光柔和,技术骨干们围坐在桌边,气氛有些凝重。
“今天我们开这个会,是为了正式启动生产工艺优化专项。”刘好仃开门见山,“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质量分析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暴露出不少工艺流程上的问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有人可能会说,我们的流程已经很成熟了,没必要动。但我只想说一句话——成熟不代表完美。”
王姐举手:“刘哥,你说的优化方向具体是什么?”
“两个字:效率和精度。”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这两个词,“我们要做的,不是推倒重建,而是找到那些隐藏的冗余点,把它们去掉。”
“比如呢?”另一个技术员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