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是房价。
而是:
“今天汇率多少?”
“十万块,够在欧洲玩一个月吗?”
华国普百姓,第一次切身感受到:
什么叫做国际货币话语权。
—
但与此同时,华国国内的出口企业却集体叫苦不迭。
“汇率一涨,我们的利润首接被腰斩。”
“别说增长了,现在能活下去就是万幸。”
“海外客户天天压价,我们根本撑不住。”
随着汇率飙升带来的出口压力持续升温。
华国央行紧急出手。
联合多部门,连续发布数轮宏观调控指导意见:
一方面,限制短期投机资本的无序流入;
另一方面,加大对外汇市场的首接干预。
终于,在十二月初。
汇率被成功控制在“1欧元兑4元华币”的稳定区间。
既保留了华币国际化带来的战略红利,
又有效缓解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
与此同时,财政部牵头,联合税务、商务等多个部门同步出台扶持政策:
对受冲击最严重的出口企业,提供阶段性财政补贴和税务减免;
并明确提出下一阶段的调整方向:
推动出口模式从“低价竞争”向“高质输出”转型,
全面升级“华国制造”的全球品牌形象。
从这一刻起,
“Made in Hua”,不再是“便宜低端”的代名词。
这场短暂的狂欢。
成为许多华国人记忆中难以忘怀的一幕。
——
十二月初,京城。
星云医院·特护病房内。
任星云和白甜甜并排躺在病床上,手臂平伸。
身边几名医护人员,正将一支透明的液体注射到两人体内。
这是华国首批病毒疫苗。
这批疫苗,共计五十万支。
全部列入国家特殊战略物资管控,由内卫统一调配。
除了极少数国家高层,其余疫苗己秘密分发至:
一线医护、公安干警、武警部队,以及战略科研单位。
与此同时,全国数十家军用、民用生物医疗厂正昼夜不停加班生产。
目标,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
完成第二批五百万支疫苗的封装入库。
病房内,任星云眼神空洞的天花板。
针头扎入皮肤的瞬间,胳膊传来微微刺痛。
也将他的记忆,一下子带回到了上一世。
混乱无序、失控恐慌。
一座座城市相继爆发感染,封锁失灵、疫苗遥遥无期。
防护物资一再短缺,无数医护人员倒下。
一座座空城、来自窗口的呼救、孩子眼神迷茫的看着离去的救护车。
不知不觉间,任星云的泪从眼角流下。
一旁传来白甜甜的询问声音。
“很痛吗?”
任星云回过神,连忙用另一只手抹去眼泪。
转头勉强扯出一抹笑:
“没事,不疼。”
他没有再多说,但他知道:
这一世,华国不会再重蹈覆辙。
而是要,和老天斗上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