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名玄烨,顺治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w.a*n^b~e¨n?.^o*r+g.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在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然而康熙实施的文字狱政策,堪比秦始皇焚书坑儒政策,是他执政生涯的一大败笔。清朝的文字狱,次数之频繁,株连之广泛,处罚之残酷,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康熙除了对人民进行残酷的政治和经济压迫之外,在文化上也进行极权统治,对知识分子进行迫害和打击,以达到消灭异端、钳制思想的目的。
清代最著名的文字狱首先发生在康熙一朝,共有两起:一起是"明史"案。明末浙江乌程人朱国桢著有《 明史 》一书,其中部分已刊行,另有部分手稿尚未刊行。清军入关后,朱家败落,将未刊行的手稿卖给浙江归安的富户庄。\咸,鱼/看^书_ ?已¢发/布~嶵·芯-蟑?劫*庄请人补写了崇祯朝的史事,充作自己的著作刊行。书中对史实直录不讳,使用明朝年号,并有指斥清朝的词句。1663年(康熙二年)归安知县吴之荣被罢官,为求复职,于是告发了庄。庄向浙江巡抚朱昌祚和督学胡尚衡"纳重赂以免",并删去书中指斥清朝的词句,重新刻版刊行。吴之荣仍不罢休,购得该书的初刻本,再次告发。康熙派刑部侍郎查办,结果株连一大批人,酿成大狱。当时庄已死,被挖开坟墓,劈棺戮尸,其弟庄钺也被处死。原礼部侍郎李令晰为该书作序,连同4个儿子一并处死。湖州太守谭希闵刚上任半个月,与推官李焕皆以"隐匿罪"被处绞刑。南浔大富翁朱明与吴之荣有私仇,吴嫁祸于他,说庄书序中所称"旧史朱氏"指的是朱明,朱及其5个儿子皆被处死。归安茅元锡与吴之镛、之铭兄弟曾经参与该书的参校工作,也都被处死。因此狱牵连先后被杀者共七十余人,被充军边疆者达几百人。另一起是《 南山集 》案。?优′品`小+税/王! `冕+费~粤·读,方孝标曾到云南在吴三桂手下为官,后来及早投降清朝免死,著有《 滇黔纪闻 》等书。戴名世见其书,在所著《 南山集 》中加以引用,被康熙认为有"大逆"语。其实二人著作并无什么诋毁清朝的"大逆"之语,只是方书说到南明永历政权未可称为伪朝,戴书提到南明弘光帝及其年号,又揭露了康熙帝杀掉明太子的真相。结果此狱也波及数百人,戴名世被斩首,方孝标已死被戮尸,两家男子16岁以上者均被杀,女眷等则被没收为奴婢,方氏同族人都被充军黑龙江。
康熙实施文字狱为的是维护满族的统治。但从发展来看,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家的民族是不会长久发展的。清朝最终没落,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与英明的康熙皇帝的这一糊涂政策有一定关系。
铁蹄践踏的无辜灵魂
第60节:战争杀人(1)
铁蹄践踏的无辜灵魂战争杀人战争,总是伴随着血腥的杀戮。自古至今,到底有多少人死于战乱,人类已经无法作出精确的统计。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战争同灾荒、瘟疫一样,都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人口减员最为明显的灾祸之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争中杀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战场上人数的零消耗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战场上刀枪无眼,惨烈异常,"伤人一万,自损八千",马革裹尸而还是常有的事。所以豪放者"不破楼兰终不还",慷慨者"纵死犹闻侠骨香",报国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悲凉者"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战场上杀人,杀的都是对方,但也有杀自己人的。有一种酷烈的战术,叫做同归于尽。比方说,为了对付金兵的拐子马,岳飞专门训练了一种步兵,专门拿刀砍敌人的马腿,但将自己置于更危险的境地:或者被敌方杀死,或者被马蹄践死。另外,还有一种没死在战场上却着实是因为战争的缘故而死的人,田丰被袁绍杀掉实在太例外,也怪他命不好,赶上这么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主公。另外一种则是不成文的规矩,即将军如果战败的话就应该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