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号鱼雷快艇上的乘客共有9人:麦克阿瑟夫妇、小阿瑟、阿珠、赫夫、萨瑟兰及其他3名军官。*天*禧¢晓!税.网^ _已·发¢布+罪^歆+漳′结/巴尔克利驾驶着这艘鱼雷快艇小心翼翼地穿过海湾出口处的布雷区,同其他3艘鱼雷快艇会合后,在黑夜中向南急驶而去。由于风浪很大,鱼雷艇颠簸得很厉害,除了琼和赫夫外,其他人都晕了船,弄得很狼狈。麦克阿瑟后来称这是一次"在混凝土搅拌机里的旅行"。最初,4艘鱼雷快艇本来是呈一路纵队行进的,但由于夜暗浪大,走着走着便失掉了联系,各自单独向集合地点驶去。当41号快艇行驶到卡夫拉岛时,发现有日本巡逻舰队,但幸好没有被发现。巴尔克利立即改变航线绕过敌舰溜了过去。
第二天拂晓,超过41号快艇而行驶到前面去的32号快艇艇长看到一艘舰艇从后面追来,他以为是日本驱逐舰,立即清理甲板、装填鱼雷准备战斗。在即将发出开火号令之前,他们才看清,所谓的驱逐舰原来就是41号快艇,吓得32号艇长出了一身冷汗:幸亏没开火。
下午4点,这两艘快艇到达集合地点库约群岛中的塔加瓦延岛,另一艘快艇34号已在那里等候了。¨6+1~墈¨书·蛧* .庚¢新/嶵.全/原计划海军的一艘潜艇于当天晚上到那里去接他们,但麦克阿瑟仍决定继续乘快艇。傍晚,麦克阿瑟下令32号快艇留下等待潜艇,其余两艘启航前往棉兰老岛的卡加延。这天晚上,他们再次看见前方有日本巡逻舰队,但幸好又没被发现。
3月13日上午7点,经过35个小时的航行,麦克阿瑟一行终于到达卡加延。不久,另一般快艇35号在走散后直接驶抵卡加延。一下艇,麦克阿瑟便对巴尔克利说,他要为艇上的官兵授予银星章,"以表彰他们在极不利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坚毅和勇敢"。他还说:"你们把我从虎口中救了出来,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棉兰老空军司令夏普将军迎接了麦克阿瑟一行,并为他们准备了一顿自撤离马尼拉之后从未奢望过的丰盛饭菜。当时,棉兰老北部仍在美菲军队控制之下,德尔蒙特机场仍可使用。但由于事先安排好的飞机未能按时到达,致使麦克阿瑟一行等到17日凌晨才从德尔蒙特乘两架B-17轰炸机飞往澳大利亚。?s-o·s^o¢x!s!w*.*c·o+m+这两架飞机原计划飞往达尔文机场,但因正遇日军空袭达尔文而改向巴切勒机场降落。随后,他们又改乘一架C一47飞机前往南方的艾丽斯斯普林斯,从那里再乘火车前往最终目的地墨尔本。途经阿德莱德车站时,闻讯赶来的记者们要求麦克阿瑟发表讲话,他向他们作了凯撒式的声明:
就我所知,美国总统命令我冲破日本人的防线,从科雷希多岛来到澳大利亚,目的是组织对日本的进攻,其中主要目标之一是援救菲律宾。我出来了,但我还要回去!
"我还要回去"成了麦克阿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句名言和鼓舞士气的战斗口号。它被写在海滩上,涂在墙壁上,打在邮件上,诵进祷词中。
上一页
第八章 苦尽甘来
祸不单行难振作,巴丹科岛两陷落;
福至成双风向转,珊瑚中途奏凯歌。
话说麦克阿瑟乘坐的火车在驶进墨尔本时,当地群众把他当作救星一样来欢迎。华盛顿为表彰他在菲律宾的英勇行为,特授予他国会荣誉勋章,这是麦克阿瑟等了28年才得到的最高奖赏。嘉奖令中写道:"在敌人的猛烈炮击和飞机轰炸的情况下,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在每一个危急关头,镇定自若,沉着应战。他以行动鼓舞了部队的斗志,激励了菲律宾人民对其武装部队的信心。"在美国国内,这位"蒙难的君主"成了光彩夺目的英雄。一些街道、场馆、建筑、孩子甚至一种舞步,都以他的名字命名。有人希望他重返陆军部担任最高军事统帅,还有人甚至敦请他参加1944年的总统竞选。
然而,面对这些荣誉,麦克阿瑟却高兴不起来。本来,他满怀信心地来到澳大利亚,希望能得到一支强大的军队,率领他们打回菲律宾,解救被围困在那里的守军。但他发现,这样的军队压根就不存在。整个澳大利亚还不足2.5万陆军,而且大部分是工兵等支援部队;空军也只有约250架飞机,而且大部分不能用;海军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麦克阿瑟几乎是一个光杆司令,成了"一位坐冷板凳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