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潘季驯坚持他的恢复黄河旧道的看法,大多数廷臣也认为潘季驯讲 的有道理。~如~雯!徃_ -嶵-辛+漳+劫?庚-欣¢快.于是,朝廷也命勘新集、郭贯楼等上游旧河。朱衡又上书反对。
朱衡反对疏浚旧河的理由也是五条,这五条是:地形不利、移祸异地、 筑坝困难、劳民太大、伤财太多。朱衡建议广开秦沟,使下流通行,修筑南 岸长堤。
朝廷通过了朱衡的建议。
这样,潘季驯和朱衡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挑挖了鱼台南阳到沛县留城140 余里的新河,引鲇鱼、薛沙诸水入新河,又疏浚了从留城以南至境山 (今江 苏徐州市北)、茶城的53里旧河,与黄河交会。还修筑了马家桥堤35280 丈,石堤30里,来遏制飞云桥的黄河决口,从秦沟来泄洪。于是,黄河水不 再东侵,漕运也恢复了。竣工以后,嘉靖皇帝还赋诗四章来庆贺。
这年12月,潘季驯的母亲不幸去世了。按照封建社会的礼制,父母死后 三年之内,要在家中守孝,不得在外做官为宦。潘季驯只好停止了修河,回 家守制。\b!i·q¢i¨z*w¨w?.*c^o!m¨
公元1569年8月,黄河又在沛县决口,从考城(今河南兰考)、虞城、 曹县、单县、丰县、沛县到徐州都受其害,茶城淤塞,漕船在邳州(治所在 今江苏睢宁北)受阻不能进。黄河水横溢沛地,秦沟、浊河口淤沙随疏随淤。
第二年8月,黄河暴至,茶城复淤,山东沙河、薛河、汶河、泗水等河 流暴溢,冲决了仲家浅运道,从梁山出戚家港,流入黄河。淮河也大溢,从 泰山庙到七里沟淤了十几里,水从诸家沟傍出,到清河县河南镇流入黄河。
9月,朝廷第二次任命潘季驯总理河道。10月,黄河又在邳州决口,从 睢宁白浪浅到宿迁小河口,淤了180里,粮船受阻不能进。
当时茶城到吕梁,黄河水被两崖所束,流不下来,也决不了口,形势很 危急。
公元1570年5月,受阻的黄河水从灵壁双沟而下,北岸决了3个口,南 岸8个口,支流散溢,主流从睢宁出小河,匙头湾80里的正河都被淤住。/x·1·9?9-t^x′t+.+c,o_m¨
潘季驯这次被任命为总理河道,他提出了“加修堤岸”和“塞决开渠” 两项方针,并认为,根本之计在于“筑近坝以束河流,筑遥堤以防溃决”初 步产生了利用双重堤防实现束水攻沙的设想。但是,限于当时的条件,潘季 驯只能指挥5万名民工,先堵住11个决口,疏浚了匙头湾,又筑了3万余丈 缕堤,匙头湾故道得以恢复。潘季驯当时正患背疮,他不顾病痛,率领民工 奋力抢险。当洪水已经漫过堤顶的时候,他仍然十分冷静,坚持不走,对大 家鼓舞很大,经过几昼夜的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后来虽然经历了三次伏 秋大汛,而经他领导治理的地方都能安然无恙。
然而,由于潘季驯在治河方针上不同意当权者的意见,当权者遂指使勘 河给事中 (负责钞发章疏,稽察违误的官员,他的权力很大)雒遵弹劾潘季 驯,说潘季驯在指挥漕船进入新溜的时候漂没很多船只,于是潘季驯被罢官 了。
公元1576年9月,黄河在韦家楼决口,又决沛县缕堤。丰、曹二县长堤, 丰县、沛县、徐州、睢宁、金乡、鱼台、单县、曹县田园庐舍漂溺不计其数, 河水一直淹到宿迁城。
第二年,黄河又在崔镇(今属江苏泗阳)等处决口。
这时,朝廷里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做了内阁首辅 (首席大学 士,相当于宰相)。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他做了内阁大 学士以后“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在明代中期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和不 断爆发农民起义的情况下,为了挽救明王朝的统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张居正在内政方面,裁撤了政治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提拔了一些有才能 的人,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信赏 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他反对因循苟且,奖励急公进取, 强调行政效率,在他执政期间,许多政令都通过一些巡抚大吏得到较好的贯 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张居正在军事上加强边备,训练士卒,同时任命戚继光守蓟门,李成梁 镇辽东,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了“敌台”三千余座。 他还与鞑靼俺达汗之间进行了茶马市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