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刨根问底的孩子
1711年的一天,濒临白海的杰尼索夫卡村村边的小木房传出了婴儿坠地 的第一声啼哭,那响亮得几乎惊天动地的哭声。?y^o?u!s,h/u/l\o^u`./c~o\m/瓦西里·多罗费依奇·罗蒙 诺索夫听着儿子的哭声,激动得跺脚,过道的地板被踩得咯吱直响。阿莲娜·伊 万诺芙娜听见了刚刚降生的儿子的啼哭,她忘记了疼痛,她爱怜地看了儿子 一会儿,含着幸福的微笑睡着了。
好消息很快在附近传开了,全村的人纷纷向瓦西里·多罗费依奇·罗蒙 诺索夫夫妇祝福。祝贺他们喜得贵子,祝福阿莲娜·伊万诺芙娜母子健康平 安。该给孩子起名字了,瓦西里·多罗费依奇夫妇给儿子取名为:米哈伊尔·瓦 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阿莲娜·伊万诺芙娜则疼爱地称呼儿子为米舒特 卡或米申卡。
罗蒙诺索夫的父母是一对恩爱夫妻。父亲是一个能干的渔民,身材高大, 宽宽的肩膀,粗壮的胳膊,一双有力的大手。他不识字,是个大老粗,为人 严厉,性格刚毅,但做事精明,具有勤劳的美德。′k?a·n?s?h`u/b`o_y,.,c~o-m·他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 疼妻爱子,对妻子的请求总是让她满意。他反对儿子读书,但由于妻子坚持, 他就不反对;他不识字,常说:“我是大老粗,这不,也活到今天了。”但 妻子要他给买一本《圣经》,他亲自跑到阿尔汉格尔斯克大街去订书。他疼 爱儿子,每次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摇篮边,用那只饱经海风吹打, 海水浸泡而变得粗糙的手抚摸着孩子绸缎般的软发。儿子渐渐长大,他看到 儿子天资聪慧,自豪地向妻子夸赞儿子:“准是个机灵鬼。”他希望儿子长 大后能像他一样挑家过日子,继承下他的家业,成为一个出众的渔民。
因为没有文化,罗蒙诺索夫的父亲眼光短浅,甚至有些愚昧。他反对儿 子读书,认为读书识字没啥用处。他宁愿花很多的钱给儿子买鹿皮袄穿,也 不给儿子买喜欢的书。他要求儿子听他的话,依照他的心意做事,儿子的请 求不合他的意愿就是说上一百次他也不答应。每当他对像他一样倔强而任性 的儿子大发雷霆的时候,只有罗蒙诺索夫的母亲能设法平息他的怒火。/纨. ~ ¨鰰-颤! ′最¨芯*蟑\截_埂/辛·哙·罗蒙 诺索夫走上科学之路的奠基人是生他爱他抚育他的母亲——阿莲娜·伊万诺 芙娜。
阿莲娜·伊万诺芙娜是贤妻良母型的女人。她生在一个神职人员家里, 她跟父亲学会了识字。她性格温柔,聪颖贤淑。她嫁给罗蒙诺索夫的父亲后, 用她的一颗温柔的心创建了一个温馨的家。她爱自己的丈夫,以女性的温柔 抚慰丈夫的身心。丈夫在家的日子,她每天都要做好可口的饭菜,丈夫出海 打渔去了,她每天为他祈祷,企盼他平安归来。她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她同村里的姑娘、媳妇们相处得如同姐妹。她虔诚地信仰基督,把家中的神 龛圣像揩擦得一尘不染。她干家务活利索,比如,洗衣,做饭,做针线,补 渔网……还能把儿子照看好。每天晚上忙完家务,她的功课就是小心翼翼地 把《圣经》放在干净的桌子上,拨亮灯,屏住气静心地阅读起来。
罗蒙诺索夫吮吸着母亲的乳汁长大,他躺在摇篮里,眨着一双黑亮亮的 眼睛看着母亲的微笑,听母亲和他说话,听母亲为他唱歌。阿莲娜·伊万诺 芙娜觉得她说的所有的话,儿子都能听懂,她唱的每一支歌,儿子都欣赏得 了。事实上,这正是无意识的对罗蒙诺索夫的早期智力开发。
罗蒙诺索夫从母亲那里接受了学前教育。罗蒙诺索夫一岁的时候开始咿 呀学话,他不要呆在摇篮里,他喜欢在地板上爬,地板上走。地板上堆着他 爱玩的小圆木块和父亲匆匆忙忙给他做的小木船。母亲看着罗蒙诺索夫的那 股倔强劲和一身的灵气,心中十分欢喜。一天傍晚,母亲拨亮了灯,小心翼 翼地把那本《圣经》放在桌子上,打开扣环。就在这一刹那,儿子的小手抓 住了母亲的手,两只眼睛好奇地盯着这件新鲜玩艺儿:亮晶晶的扣环和一条 蓝莹莹的书页带。母亲笑了,“你呀,真是个小机灵鬼。”母亲边说边拿书 给儿子看。“你要什么呀?是扣环?看吧!喏,就是这样的!”但是罗蒙诺 索夫觉得光看还不够,就使劲一拉,把书拖到了地板上。母亲悄悄地把书从 他手上夺了过来,他竟放声大哭起来。母亲只好把他抱起来放在膝盖上,把 书打开给他看;他仍然哭个不停,怎么哄也不行,直到母亲一面用严峻的目 光看着他,一面贴近他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