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
“这也是我答应去斯特拉斯堡的前提条件之一。.g¨u`g_e?b.o?o·k?.,c_o?m.”
“哎呀,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表达对您的谢意。”
“威廉,你应该感谢的是你自己。我看了你最近的那篇论文,你的发现 是非常重要的,它使我感到将来你是一定会有前途,会有成就的。像你这样 的青年人,我也非常需要啊!”
伦琴听到老师的这番话,心情非常舒畅,同意与老师一起前往斯特拉斯 堡。
斯特拉斯堡是阿尔萨斯州的首府,普法战争后才归属德国的。斯特拉斯 堡大学于战争结束后的1872年重新开办,并更名为“凯撒·威廉海姆大学”。 归属德国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配备了新的研究设备、聘请了一批年轻有为 的教授,比如化学方面,约翰·富里德里希,阿道尔富·凡·白亚教授被聘 为主任,他是红色素曙红 (即红墨水的染料)的发明者,后来由他奠定了有 机合成化学的基础,白亚教授当年仅有37岁;物理方面,由33岁的孔脱教 授主持。^s^a?n?g_b/o\o+k!.`c?o·m?
来到斯特拉斯堡大学,孔脱教授干劲十足,到任后不久他就完成了一次 成功的实验,即现在物理学上众所周知的“孔脱实验”。伦琴也开始专心致 志地写他的论文。
这天,伦琴正忙着做实验,孔脱老师笑着走了进来:“伦琴,能抽一会 儿空吗?有人来问一个小问题,我想让你给他们解释解释。”
伦琴抬起了头。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已长起了不少胡须,完全像个学者 模样了。
“什么事儿啊?老师。”
“你听说过‘火花姑娘’的事儿吧?”
原来在斯特拉斯堡附近的农村,有一个女孩子脱衣服的时候发出了磷磷 的火花,竟成了当地的一大话题。
“噢,是这件事啊。我听别鲁塔说过,好像斯特拉斯堡的主教也对这个 奇怪的火花挺关心的。”
“他们村子里来人请咱们去看一看这是不是稀奇的事。”
伦琴随孔脱老师一同到了“火花姑娘”的村子里。-1¢6·k-a-n.s!h·u_.¨c¢o!m_还真是的,当那位姑 娘脱下外面穿的一件毛衣时,发出了轻微的“啪,啪”的响声,同时还可看 见星星点点跳跃的火花。
“哎呀,尊敬的教授先生,您看这该不是衬衣着火了?”在旁边的农妇 害怕的喊了一声。
“这不就是摩擦生电吗?”
孔脱老师也笑道:“嗨,这算是什么奇怪的事啊!正常现象嘛!”
孔脱教授和伦琴很快就走了,村子里前来看热闹的人们也都相继没趣地 回家了,从此后,有关“火花姑娘”的可笑的传说消失了。
归属德国后的斯特拉斯堡终日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剧场每天都有精彩 的歌剧、话剧表演。在苏黎世时,伦琴经常光顾这些娱乐场所,而眼下,他 却拒绝了一切消遣,就连妻子别鲁塔想请他一起去跳舞他也毫不动心,只是 一门心思扑在即将完成的论文上,其它的事,除去孔脱老师特别吩咐必须照 办的,他一概不理不睬。所以,不久论文就写成了。
伦琴颇为自得地把他这篇有关电磁学研究的论文交给了孔脱老师,以为 又会像以前一样得到夸奖。不料,教授看过论文之后,却显出一副不感兴趣 的样子:
“这个式子一定要这么写吗?能不能再简单一些?”“对仪器的说明也 不清楚。”
“你还需要再仔细改一改。”孔脱老师说完就转身出去了,留下伦琴一 个人,他觉得特别失望。其实,孔脱老师心里很明白,伦琴的工作是非常优 秀的,他的论文也做得很棒,但是他考虑到这个年轻人受到的夸奖已经太多 了,弄不好他会因过分得意而头脑发热,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做教师的,总 是希望自己的学生不仅要有好的学识,也要有好的品德。
按孔脱老师的要求,伦琴对论文几经修改,最后终于得到了老师的首肯。 就连著名的化学教授白亚先生也对这篇文章大加赞赏,对它的著作者伦琴产 生了极大的好感,夸他实验做得精确,论文写得认真。
由于孔脱和白亚两位教授的积极努力和争取,虽然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也 有那么几位严厉而保守的教授,伦琴的论文还是在教授会上通过了。1874年 3月13日,伦琴当上了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物理学讲师。
渐渐地,新物理学家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