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比希把生产钾肥的专利权卖给了一个英国工厂主詹姆士·穆斯普拉 特。-精′武?暁′税?枉? -醉,欣¨漳¨結+更\薪/快`穆斯普拉特是李比希的学生。他不仅是一位化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工业 家,他是英国制碱工业的创始人。
由于要到英国工厂里去考察和指导生产,李比希有机会又访问了英国几 次。每次到达英国,他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极大的敬慕与尊重。
在德国本国,这位科学家也同在英国一样享有很高的声望。1845年,李 比希被授予男爵称号。此后,好几个大学都聘请他去担任化学教授。他先后 受聘担任了海德堡大学的化学讲座教授和维也纳大学的化学教授。
然而,李比希开始觉得他已经无力再担任其他大学的教学工作了。因为 这个原因,他谢绝了俄国化学家请他到彼得堡或莫斯科大学授课的邀请,虽 然李比希在1830年就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的外国通讯院士,并两次被授予俄 国奖章。
给大学生讲课,已经使这位年纪并不小的科学家感到了疲倦。?0?4?7^0-w·h′l/y..~c!o-m¨与此同时, 他还要费尽心力去说服他的反对者们。为了耐心地说服他的几十个论敌相信 他的思想是正确的,李比希与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一工作成了他沉重 的负担。他之所以患了严重的折磨人的失眠症,其原因也许就在这里。失眠 症严重地消耗着他的体力,使他感到十分痛苦。
更令他感到伤心的是,穆斯普拉特生产出来的无机肥料竟然没有任何肥 效!这个使李比希感到伤心的消息令那些反对李比希的人感到很高兴,他们 又开始对李比希幸灾乐祸。
“为什么肥料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呢?”李比希烦恼地冥思苦想着,
“要知道,植物需要钾这是十分明显的呀!也许用可溶性的盐会好一些?” 可是李比希又担心这些可溶性的盐在尚未发挥出肥效之前,就会被雨水将其 从土壤中冲走。他同时又猜测,也许在植物吸收它所需要的钾之前,盐就已 经从土壤中被冲洗走了。
李比希并没有因为生产的失败和对手的嘲笑而退缩,他以顽强的精神继 续工作着,并且又研究出了多种可溶性的盐作为无机肥料。/齐′盛?暁\税·罔¢ _已^发·布~嶵.歆′彰.结,
他又投身到了实验当中。经过实验,显示出他研究出的肥料在植物生长 的最初阶段,效果就已经很明显了:拿来用作对照试验的没有施加无机肥料 的植物,比作试验的施加无机肥料的植物在生长方面大大落后了。在下过一 点雨之后,肥料越发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了。现在李比希终于弄清楚了: 尽管构成无机肥料的这些盐是很容易溶解的,但是水分并没有将它们从土壤 中冲走。这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证明:土壤具有把可溶性的盐长期保持住的 性质,因而也就不存在盐被冲刷掉的危险。
李比希通过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一项新的成就,但是那些一直坚持反对 李比希的人并没有认输,他们仍旧认为李比希的结论是错的。于是,李比希 又不得不花费精力去说服那些怀疑他的人,向他们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八、晚年生活
随着年岁的增加,李比希的健康状况也就每况愈下。他愈来愈不怎么到 他的助手们工作的实验室里去了。这时,这位科学家最喜爱的工作场所就是 他的书房。这就是为什么他又欣然接受慕尼黑大学聘请他担任讲课教授的原 因,因为他去大学讲课的条件是:只负责讲课,而不管大学生的实验课。
当时的慕尼黑是巴伐利亚王国的都城。巴伐利亚王国由一个暴君——马 克西米连二世统治着。这个国王是一个对人横征暴敛而失信于民的统治者。 然而这个沽名钓誉的统治者却妄图捞取一个维护科学和艺术事业的伟大卫士 的桂冠。因此,马克西米连二世不惜钱财地普及科学,他创建了一所大学, 在这里讲课的都是各学科最著名的学者,而且大学的课堂对于一切有志于学 习的人都是开放的。马克西米连二世的这一举措,客观上确实起到了普及和 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作用。
李比希来到慕尼黑大学后,刚上了第一次课,他就成了大学生中最受欢 迎的人了。他讲课时妙语连珠,巧妙的幽默贯穿于整堂课,他的课中不仅包 括了丰富的化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介绍了与化学相关的多种学科方面的大 量知识和信息,其中包括生物学、农业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引起了 听众极大的兴趣。
全城的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