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原理》的内容。?2`8_l\u`._n`e′t¢从1830年到1873年的43年间,《地质学原理》共 出了11版,每一版的修改和补充,都是他艰苦野外地质考察的最好记录,是 他的心血的结晶。
《地质学原理》出版这一年,莱伊尔已满33岁,但由于他的全部精力都 集中在地质考察的研究工作上,个人的生活问题从未列入日程,特别是1830 年以后,他的精力更是集中于地质考察和《地质学原理》各版的修订工作上, 直到1832年7月12日,莱伊尔才同玛丽·伊丽莎白·诺尔妮结婚,这时莱 伊尔已满35周岁,诺尔妮只有23岁。当时莱伊尔正在撰写《地质学原理》 第二、三册,同时又忙于第一册第二版的出版,时间很宝贵。在取得了夫人 的同意后,莱伊尔决定趁蜜月旅行之际再进行一番地质考察。他们通过波恩, 沿莱茵河向上,穿越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北部,沿途还做了专题考 察,取得了大量资料,丰富了《地质学原理》第二、三册的内容。
1833年,莱伊尔再次从巴黎到波恩,沿莱茵河到法兰克福、曼海姆,直 至比利时的东部和法国的北部滨海一带进行了地质考察,对那里的海陆变 迁、海岸结构做了详细的研究。`7*k′a¢n-s¨h!u*w,u+.!c¢o.m¨
1834年,莱伊尔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行地质考察,特别是对瑞典海岸 上升现象颇感兴趣。在这次野外考察中,他研究了冰川现象和冰川活动,这 次考察所取得的成果都补充在《地质学原理》一书第三版中。
1835年,莱伊尔应邀参加了在波恩召开的德国科学协会会议,会上受到 与会者的尊敬,被选为地质学组的领导人之一,同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冯·布 赫,法国著名地质学家埃里·德·鲍曼轮流主持地质组的工作。在会议期间, 莱伊尔多次同他们进行讨论与交谈,获得颇大的启发。
1836年,莱伊尔以伦敦地质学会地质年会主席的身份主持了年会,会 上,他高度评价了剑桥大学地质系教授塞治维克关于层理、节理、劈理的论 述;并赞扬了莫奇逊关于志留纪地层系统的理论,受到与会者的重视。
1837年,莱伊尔经丹麦到挪威进行地质考察,对那里的各种地质作用做 了考察与研究。这一年《地质学原理》第5版出版。
1838—1840年,莱伊尔集中精力从事冰川的考察与研究,1839年提出了 冰河期的概念,从而建立起第四纪地层的完整系统。+p?i?n_g+f,a¢n¢b_o~o.k!.~c_o^m,
1840年,莱伊尔听取了阿卡则(1807—1873年)在伦敦地质学会上宣读 的有关冰河期的报告和论证,使莱伊尔深受启发。于是,莱伊尔根据新的资 料重新拟定了划分第四纪地层系统的科学根据,并纠正了过去把某些苏格兰 冰川地形当作古海海面侵蚀遗迹的片面看法。阿卡则是瑞士的著名自然科学 家,1846年移居北美,曾担任波士顿、加尔瓦尔特大学等地质学教授,他对 阿尔卑斯山冰川做过长期的考察与研究,提出了古代大陆冰川作用的理论。
莱伊尔对于冰川的认识,在《地质学原理》第一册第16章中有所论述。 这一年 《地质学原理》第6版出版。
1841—1842年,莱伊尔到北美旅行并进行地质考察。这次旅行由美国著 名地质学家霍尔陪同并作向导。霍尔从1836年就是纽约州地质调查所的研究 员,并担任奥尔朋城自然史博物馆馆长,对北美许多地区的地质做过研究, 对地槽学说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在这次考察中,莱伊尔研究了魁北克地区下古生界与古老结晶岩系的不 整合接触;研究了尼亚加拉瀑布,认为这个瀑布是说明河流在坚硬岩石中能 逐渐掘蚀一个大深谷的例证。尼亚加拉河是在一个台地上流过的河流,原台 地上的一块洼地,形成现在的伊利湖。这些资料在《地质学原理》第11版第 2篇第15章(水成作用)中都有充分的阐述。莱伊尔在考察中检查了煤层植 物化石——痕木的原生产状,并把加拿大地质调查所所长罗干 (1798—1875 年)关于原生煤层的理论引伸到美国宾夕法尼亚煤田。考察期间,他对北美 东部中生代、新生代地层以及那里的冰川现象进行了研究。这次考察,他采 集了大量标本,搜集了大量珍贵资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考察期间,莱伊尔应邀出席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地质工作者协会大 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