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核物理学发生了兴趣,为了不落后 于世界科学,研究所的发展也要求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这一年还发现了中性 粒子——中子、硅块。核的质子—中子模型就诞生在库尔恰科夫工作的物理 技术研究所内,由天才物理学家伊万年科提出的。
根据约飞、库尔恰科夫、伊万年科、阿里汉诺夫、斯科别利岑的倡议, 研究所的核研究扩大了阵线,于1932年9月开设了核子讨论会,每月举行5 次,会上讨论当时有关核、量子力学、宇宙射线方面的理论与实验文献。
1933年3月,在原子核讨论会的例会上,库尔恰科夫演讲所谈的是核裂 变。这是值得记住的时刻,再过短短的十年,这一新现象的研究将导致原子 核内部能量的释放。
于是,库尔恰科夫着手创立这种“核”技术。
库尔恰科夫同谢普金等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苏联第一台获得快速质 子的装置,完成了裂变硼和锂原子的首批研究工作。
1932年和1933年为库尔恰科夫生活中的转折年代,他把自己的注意力 全转移到“无人问津”的科学领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