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使用尼山磁控管进行实验时,卡皮察观察到高温等离子体的形成 现象,这形成利用这种高频仪器作为将来建立热核反应堆基础的想法。¨我¨地¨书/城* `芜·错·内¨容·在热 核聚变的研究上,卡皮察以大功率电子技术为起点,开始了多年的探索。
在家庭实验室,卡皮察还对解决数学和力学方面的一些迫切问题做了很 多工作。
当时在尼科林山上,卡皮察的工作环境是这样的:
“别墅的警卫室变成了农村实验室。大家都称它为‘伊弗普’——物理 问题小木屋。小木屋有两间房子、一间厨房和汽车库。在机械加工室有车床、 铣床、钻床和磨床。离实验室不远有一间板棚,把它变成了细木工车间,用 炉子供暖,只在最近才改用水暖设备,……地方不够用,因此又在实验室边 上接了一间,大家叫它货舱。”
“逐渐又有了存放各种科学杂志和书籍的柜子,它们又得占一间房子。 实验室开始侵占到住房了。有一次制造仪器需要银,农村实验室没有贵重金 属储备,不得不利用银汤匙来做。_零.点!墈,书` ?勉-沸+粤_黩*”
几乎每个星期天,A·И·阿利汗诺夫院士都到尼科林山来看望卡皮察。 他总随身带一筐水果和一瓶卡皮察爱喝的亚美尼亚白兰地酒。阿利汗诺夫是 帮助卡皮察装备家庭实验室的为数不多的科学家之一。
卡皮察平日深居简出,工作十分繁忙,既要搞科研,又要回复许多人写 给他的信,还要撰写文章。他写的文章有纪念罗蒙诺索夫、巴甫洛夫等人的, 也有纪念富兰克林、卢瑟福等人的。他的生活虽然十分紧张,但很有规律。
在这段时间里,他收到了斯大林寄来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 向他征求意见。卡皮察读完这本书之后,写了整整17页的信给斯大林,指出 斯大林把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弄混淆了。斯大林看了意见以后,并 没有生气,还多次打电话同他联系,相互交谈。事后,卡皮察对人说,斯大 林是容得别人提意见的人。
1954年,卡皮察长期的隐居生活宣告结束,他的家庭实验室搬进了物理 问题研究所,并冠之以“物理实验室”之名,而列入苏联科学院的正式科研 机构名单之中。?狐_恋~闻!茓. !冕′沸*悦!读~1955年,卡皮察被重新任命为物理问题研究所所长,同时兼 任物理实验室主任之职。在实验中,他继续进行尼科林山隐居时开始的等离 子体柱的研究。
物理问题研究所恢复了讨论会,许多人把它们称为“卡皮察会”。像过 去一样,大礼堂总是满满的,莫斯科各个高等院校,各个科学研究所各类职 称的科学工作者纷纷前来参加,有时甚至从外市也有人来参加,大学生们也 很乐意到讨论会来听听。卡皮察为讨论会选择的题目是非常现实和迫切的。 他清楚地懂得,在许多科学家云集的讨论会上,研究分析最迫切问题的重要 性。
1970年12月,苏联部长会议发明和发现委员会已将卡皮察的发现——
《在高压条件下,在线型高频放电时,高温等离子体的形成》进行了登记。 同年,题为《具有在高频场中自由飞翔等离子体柱的热核反应堆》一文问世。
卡皮察深信,热核聚变在动力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在这一领域的工作 还在继续中。
六、荣誉
1965年1月,丹麦工程师协会授予卡皮察以尼尔斯·玻尔奖章。卡皮察 非常高兴,但他不愿去哥本哈根领奖,因为要张罗成百上千件琐碎事,包括 他自己的所有衣服在内,而他对这一切早已生疏,宛如隔世。
卡皮察已经30多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祖国了。虽说邀请接踵而来,极为 繁多,西方进步的科学家们都记得年轻的俄国实验家、卢瑟福才华洋溢的学 生和朋友。
其实,从青年时代起,卡皮察就喜欢旅行。在旅行中,他注意观察生活, 并获得许多发现,而不仅仅是科学方面的。卡皮察19岁时,他在大学生假期 中到北方白海沿岸去旅行。那时,他已表现出一种实用主义精神,他注意力 集中在沿海居民从鳕鱼肝脏中所提取的鱼肝油上面,并写了一篇随笔《鱼肝 油》,1913年刊登在《守卫者》杂志上。他在自己这第一次旅行中,还拍了 很多照片,即使现在,他还喜欢摄影。
卡皮察推辞不过,丹麦之行定在1965年5月22日,临行前的主要麻烦 是燕尾服引起的。晋见丹麦国王要穿燕尾服,必须是燕尾服。但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