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灯漏”框架用的材料是以金子为主要成份的合金。?k,s·w·x*s_./o?r.g^灯球的四面都 点缀着各种珠宝与金银饰物,华丽非凡。忽必烈得到它,非常高兴,将它安 放在皇宫正殿大明殿上,因而又称为“大明灯漏”。元代,每逢皇帝即位、 元旦朝贺、生日祝寿,册立皇后或太子,诸王与外国使节来朝及其它重大庆 典,都在大明殿举行仪式。最高封建统治者,就是用点燃这座辉煌的灯漏来 烘托那盛大典礼气氛的。
这种水力传动的机械装置,创始于2世纪前半期的张衡。经过唐代较多 的改进,11世纪末,北宋苏颂,韩公廉等人曾制造过一座雄伟高大的水运仪 象台,高近12米。它上层安装浑仪,中层设浑象,底层有一座五层木阁,通 过水力传动机构,能自动报时、报刻和夜漏更等,并能摇玲、扣钟、击鼓、 打锣,以声响报道时刻。七宝灯漏,自然是承唐宋旧制而作,它基本上同水 运仪象台下部木阁内的计时机制相同。可是,北宋复灭以来,南宋初年在临 安考虑重作一座时,已无人能理解苏、韩二人的构造原理,也没有人能够看 懂苏颂的遗著。,E~Z-小,税_王^ ·蕞*薪.蟑_踕¢耕-歆+筷/苏、韩原器在金初迁燕京后早已毁损。郭守敬能重新制造出 来,还增添新的内容,这是不简单的。况且,比欧洲1386年方出现的第一台 机械时钟,终究还要早一个世纪。不难看出,郭守敬确实具有卓越的才能, 对数学和机械学都有着深厚的基础。
这段时期,郭守敬还试制过木牛和流马,进呈给忽必烈。凡看过小说《三 国演义》的,都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的末期,曾制造过木牛、流马的故 事。据史书记载,诸葛亮于蜀汉建兴9年 (231年)第五次出兵时,开始以 木牛试作运输工具,下一年制造更多的流马和木牛。至建兴12年 (234年) 他去世那年,第六次再出祁山,在艰险难行的栈道上使用大量木牛、流马, 运送粮草及军用器材。但是这种木牛、流马的形状到底是怎样的?它的构造 和性能又如何?却一向缺乏详细的记述。宋代,曾有人阐释道,木牛就是前 面有两条车杠的小车子,流马即独轮推车。~卡,卡^暁\税~王~ ¢埂/欣·蕞*全~因为蜀道的山路崎岖险阻,大车 难行,用这类小车子运粮,行动反倒便捷灵活,易于控制掌握。郭守敬进献 的木牛流马,当时看到的人说,它们“虽不尽得诸葛旧制,亦自机妙”,使 用起来甚为灵巧方便吧!
时光流逝,至元年间的末期,郭守敬已经六十岁左右了。回顾他的壮年 时代,他曾在河工水利上作出过一番成就;中年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又 在天文历法与仪器制造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授时历的制订工作告一段落 后,在负责太史院日常业务之外,他的精力又投入到大都城市建设的水道工 程方面。这工作,即使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让船舶驶入大都城
大都的城市变迁,亦有一段历史。早在金朝初期,金主完颜亮贞元元年
(1153年)从上京会宁府 (今黑龙江阿城之南白城)迁来燕京,作为首都, 称为中都大兴府。北方蒙古族进入中原,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月曾进驻燕京 的近郊,以后又在燕京“分立省部”,并于至元元年改燕京为中都,在旧城 东北陆续营建新都。至元4年,正式迁都新城;至元9年,又改中都为大都。 大都的规模宏大,名副其实地成为全国政治、经济的中心。但美中不足的是, 它的水源问题一直未得到彻底的解决。
金朝的中都故址,原是古代蓟城;那时是将辽代的南京析津府加以扩建 而成。金建都后,封建统治阶级为了满足其生活享受,于建造宫苑园林时, 曾考虑到用水的需要。同时,为了维持其宠大的统治机构,每年要从它统治 的华北平原地区输送粮食到京师,水运问题也得认真考虑。北京地区在地理 构造上三面环山,犹如海湾,称为北京湾。它的地形,从西部山区逐渐向东 倾斜下降。地区的降水量甚是充沛,可又缺少天然的大河和湖泊,所以地下 渗积水颇为丰富,而地面上却缺乏适当的水系可资利用。
金代,曾把今莲花河水通入凉水河的中间一段,截引入城,历经宫苑园 囿之间,解决了皇宫的用水问题。但皇室贵族的挥霍,封建统治机构的开支 与军队的维持,主要都靠搜括的粮食。每年许多万吨粮食,车载船运,输送 进京,在当时的条件下,当然唯有水运最称省便。可是,从南方来的粮食, 即古代称为漕粮或漕米的,其水路运输——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