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把他的儿子威廉叫到跟前,告诉他今天所做试验的内容, 并且要他做这次试验的助手。·兰~兰-雯?穴` ¢已¨发·布/醉\歆·章/洁¨父子俩悄悄地收拾起风筝,奔向离他们家不远 的草坪,那里有一个小木棚,正好可以作为他们躲避风雨的场所。
风更紧了。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机。富兰克林顶着狂风和雷电,把 风筝送上了天。大雨如注,雪亮的闪电像银蛇似的,不时地在空中蜿蜒。富 兰克林指挥着儿子不要让风筝的缎带被雨淋湿,不要让风筝绳子擦到棚子, 以免发生危险,同时他仔细地观察着风筝放飞情况。
突然,廉威叫了起来:“看哪,绳子上的纤维都竖起来啦!”
这就是电!富兰克林伸出一只手指,和风筝的绳子并行着上下移动。
(注意!他没有碰到绳子!)说也奇怪,绳子上的毛茸茸的纤维随着他手指 的动作,也一上一下地摆动起来。他握紧拳头,小心地伸到系在绳子和绸带 间的钥匙旁边。噼啪!一个火花从那里闪了出来,打在他的腕节上,他感到 一阵麻木,赶紧把手缩了回来。′1-3\3,t·x_t..?c/o.m′
试验成功了!它证实了:闪电就是电。
接着,他决定在室内做避雷实验。他在附近的铁匠铺里,定制了一 条3米多长、顶端尖的细铁棒,把它安在烟囱顶上。铁棒的末梢拴上金属线。 凡是金属线接触到屋子的地方,都给它套上玻璃管。他把金属线沿着楼梯, 引到屋子的中间,最后把它系在一个金属水泵上,这水泵是通向地下的,这 样从烟囱顶上引导下来的电,就乖乖地进入地下去了。他又把楼梯上靠近他 卧室的那一段金属线分成两股,两股之间的距离约6英寸。他在那两股线上, 各挂上一只小铃,铃的中间,用丝线吊着一只小铜球。
在富兰克林的率领下,一家人站在楼梯上看这个有趣的设计。只要 天空出现一道强烈的闪电,那系在丝线上的小球就不断地左右摆动,这样小 铃铛就发出清脆而又悦耳的响声。
有一天晚上,富兰克林一家睡得正浓,突然卧室外边一声霹雳,仿 佛是什么东西爆炸了似的,把一家人都惊醒了,富兰克林立刻从床上跳了起 来,冲到室外。\2.c¢y,x~s?w-.?n¨e-t/只见一道道眩目的白光,在两只铃铛之间,川流不息地闪现 着。那只铜球却被挤在一边,恰好和金属线形成直角。
那道白光亮极了,简直和太阳光一样。
他的妻子黛博拉害怕极了。富兰克林严肃地说:“这就是击在我们 屋顶上的雷电。它通过烟囱顶上的金属棒,正经过这里导向地下。要不是安 上那条金属棒——避雷针,我们的屋子早被击毁了。”
隔了一天,富兰克林把他的实验经过写成文章,在报上发表。由于 这是一个新的发现,他得用一些新的术语来说明他的实验,例如:电池组、 电荷、电极、电弧,电流等等。文章发表后,这些术语都被其他科学家们采 用了,而且被译成各种语言文字。新发明很快就推广开来,从美洲到欧洲, 乃至世界各地。这么细细的一条金属棒不知拯救了多少人的性命,免除了多 少房屋遭受毁坏啊!
他拒绝了专利局授予他发明避雷针的专利权,对富兰克林来说,为 人类作出一点有益的贡献,是他最大的幸福。
在此之前,富兰克林还发明了新式火炉,被称之为“富兰克林火炉”。 1753年,他研制了医学史上第一个具有伸缩性的导尿管;试验了物体传热灵 敏度;以后又研究了液体蒸发时热量的散失情况,和铅中毒效应及其他力学 原理。即使在晚年,他还致力于科学试验,测量海流,研究改进航海技术, 研究水声学,并在法国宣读了论北极光性质的文章。
富兰克林曾是美洲哲学会的中心人物,四次担任英国皇家学会理事 会理事,曾获得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荣誉硕士学位,以及英国的爱丁堡大 学、圣安德鲁大学和牛津大学博士学位。富兰克林不是“闭门造车”的专业 研究者,他对科学的许多贡献几乎都是在参加社会活动的同时完成的。他勇 于作实际的试验,经常把科学研究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他培养了许多科学 家,鼓励人们去钻研科学。他的科学发明和发现为人类作出了宝贵贡献,在 当时大大促进了北美各殖民地科学文化的发展。富兰克林不愧是一个伟大的 科学家。
八、独立先驱
富兰克林在科学研究的同时,也热衷于社会政治活动。早在 1754 年,富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