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应须常提醒,
我们该把骄傲藏。_0.0-小¨税!王. ¨免·废^粤?读′
……
格物思辩雷贯耳,
致知启开吾心眼,
日思夜想皆格致,
科学令人疑怀添。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费米
费 米
一、铁路局段长的孩子
费米小时候和父母住在罗马东北部一幢旧式房子里,他生于1901年9 月,费米一家原来是波河流域比亚生查附近的农村里的人,那里的土地是全 意大利最肥沃的。
费米家的房子位于一座山下,刚好在安尼恩河末和泰伯河汇流前一处洼 地的上面。面街是一堵装有铁栏的矮砖墙,新种的藤缠绕在铁栅栏上。墙后 几英尺便是房子,花园一直延伸到屋后陡峭的山坡上。天台上有一个矮阁楼, 使这房子不至于太单调。屋里既不宽敞又不华丽,但颇为舒适。浴室有热水, 这要比他们原来住的房子好多了。+五¢4¢看¨书, *冕~废!跃_渎?
自1908年起,他们住在普林西伯·安姆伯托街130号——火车站附近一 座大房子里的一间公寓。普林西柏·安姆伯托街130号的房子外表虽然很漂 亮——两处宽阔的楼梯,下面的门厅里都有石像——但内部连一点现代生活 的设备都没有,没有热水和暖气,因此费米家的三个小孩子玛丽亚、基里奥 和费米,在冬天都生冻疮。费米总喜欢对“年青的软弱的一代”谈起他当年 怎样在读书时把手垫在屁股下取暖,宁可用舌头翻书页也不愿把手拿出来的 故事。
普林西伯·安姆伯托街的公寓浴室里只有一个厕所而没有浴盆。他们早 上洗澡时只有两个铅桶,小桶归孩子们用,大桶则装有脚轮,每天都推到父 母的卧室里去。两只桶在夜里都装满了水,以便早上使用时水温和室温一样, 但在冬天,室内温度也常在华氏50度以下。三个孩子每天早上都听话地浸到 凉水里去,他们知道,自己这样农村出身的人是不容许娇生惯养的。
斯德法诺是费米家族中第一个放弃耕地的人。·卡¨卡′晓/说`惘` ·最*新!章,結~更′辛-快*他年轻时投身于巴尔马克 公爵——那时意大利还分成一些小邦,巴尔马公国是其中之一——做到县书 记,从此提高了费米家族的社会地位。在他们的传家宝中,还保留着斯德法 诺当年穿的制服上的铜扣子,上面有那位公爵的名字和邦徽的浮雕。
斯德法诺矮短身材,体格健壮,意志坚强,为建立家庭的经济基础奋斗 不己,对他的一大群儿女,既不溺爱,也不怎么管教。
费米对他的印象很模糊。只记得他是个因关节炎而佝偻的老人,年纪老 了,便变得平静些和慈祥些。他似乎只有一件遗憾事,他的孙儿女们都不象 他自己那一代的人那么懂得喝酒。
斯德法诺死于1905年,一生勤俭,留下来的遗产很微薄:一间房子和加 奥苏镇附近的一小块地。遗产不多,但他的品格对后代影响很大。
斯德法诺的第二个孩子,是费米的父亲亚贝托,虽然聪明好学,却不得 不过早地离开学校,因为他的父亲叫他去自寻生计。没有什么学历,他只好 去铁路局工作。
意大利的铁路事业发展缓慢,但当时恰好是在发展的时期,对于有能力 的人是晋升的好机会。亚贝托以坚强的毅力和追求经济宽裕的决心从事工 作,不久便获得同事的认可和尊重。他的地位逐渐升高,终于当上了段长, 而这种地位通常是有大学学历的人才拥有的。
他的工作使他在国内到处迁移,后来在罗马定居了下来。41岁时,他和 比他小14岁的小学教员伊达·第·嘉蒂丝结婚。他们一共生了3个孩子,玛 丽亚生于1899年,基里奥生于1900年,英里柯生于1901年。3个孩子接连 降生,使她没有工夫照料第二和第三个孩子,只好把他们送到乡下,交给奶 娘抚养。英里柯因为身体不好,所以直到两岁半以后才抱回家来。
玛丽亚还清楚地记得她的小兄弟抱回家来时的情景,虽然她那时年纪还 很小,那位小兄弟看上去又小又黑又脆弱。3个孩子互相注视了一会儿,小 英里柯就哭闹起来。母亲用坚定的语气跟他说话,告诉他在这个家里小孩子 不准调皮。他立即听话,擦干了眼泪,安静了下来。以后,在他的童年岁月 里,他采取了一种不反抗权威的态度,“他们”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听
“他们”的话总比反对“他们”好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