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槟榔屿,这位戊戌变法失败的康有为见到了这几位拥护维新的青年人 很是高兴,对他们的窘迫深表关切,送给他们十个英镑,还托他们把一封信 带到伦敦后寄给他的女婿罗昌先生。′j′i¢n\r?u~t-a,.~c′o.m¢罗昌先生收到老丈人的信后,也寄了20 英镑给他们。这样,康有为的10英镑救了他们途中燃眉之急,罗昌的20英 镑则支持了他们在伦敦的不少日子。
四、留学7年在英国
丁文江他们三人于1904年到了英国,当夜从伦敦乘火车北去爱丁堡见吴 稚晖。吴先生早就为他们备好了住所。庄文亚家里无钱供给他,所以吴先生 就带他去利物浦,在那里过着艰苦的生活。丁文江和李祖鸿怕利物浦的艰苦 生活条件不能读书,失去了到英国留学的目的,故未能同去。因为他们两个 还能得到家里的部分资助。
在爱丁堡,丁文江无意中遇见了一位曾在陕西传过教的医生——约翰·斯 密勒。这位医生知道他是穷学生,便劝他到乡下去进中学。于是他便同李祖 鸿一起到了东部的司堡尔丁。这是一个只有几百户的小镇,生活费用很低, 一个月下来不过60先令,合当时的中国币不到30元,房东还给洗补。¨看¨书′君. ¨追′最·薪¢蟑*截`这样 连书本在内,一年下来,也不过100多元。丁文江在这里过了两年,从一年 级读起,一年跳了三级,学习总考第一,两年就考进了剑桥大学。
约翰·斯密勒是当地的绅士,对丁文江十分友善。由于他的关系,他的 亲朋好友对待丁文江都如家人一般,每到周末和周日,不是这家请吃饭,就 是那家请喝咖啡。这使丁文江有了深入了解英国社会生活的大好机会,从而 交上了好多朋友,又跟他们学到了不少东西。
剑桥大学可不是一般穷人家的孩子能上得起的。丁文江主要是靠家中寄 钱。泰兴县还出了一部分公费。那是丁文江上书两江总督端方的结果。端方 指令泰兴县每年给几百元的津贴。但是这些仍不足支付他在剑桥的费用,他 在剑桥只上了半年学就离开了。
在英国,大学学年中间不许转入别的大学。丁文江只有在欧洲大陆游历, 在瑞士的罗山住的最久。
1907年夏天,他来到了苏格兰的葛拉斯哥,在该城的工科学院学习,准 备来年投考伦敦大学的医科。′看_书~君^ `更.辛,罪+全.同时他还邀来李祖鸿进了这里的美术学校。
1908年,丁文江报考伦敦大学医科,有一门不及格,这是他一生中未曾 有过的一次失败,从此便放弃了学医的志愿,进入了葛拉斯哥大学,专修动 物学,兼修地质学。到了第三年(1910年),他又把地质学由副科改为主科, 把地理学作副科。这样,到了1911年他便是葛拉斯哥大学的动物学和地质学 的双学科毕业生了。
丁文江在葛拉斯哥大学期间,又得到了中国驻英公使汪大燮的帮助,每 月给7英镑的半官费补贴。最后一年,他本有全官费补贴的希望,但他已将 近回国,就请求把官费给了李祖鸿。李祖鸿不但得到了全官费,还领到了1911 年1月到5月追补的官费100多英镑。李祖鸿和丁文江在英国留学的7年中 总是互通有无。他知道丁文江性好游历,还打算回国游历祖国内地,于是就 把这追补的100多英镑送给了丁文江,以充游资。
五、学有所成 回国建设
留英7年,历尽艰辛学有所成,丁文江于1911年4月离英回国。经西贡 到海防,改乘当时刚通车的滇越铁路,5月12日到达昆明。
留英回国,穿着西装是不能在中国旅行的。云南高等学堂监督叶浩吾先 生指导他改了装,戴上假辫子和瓜皮小帽,穿上长袍马褂,留着小胡子,带 着随从和护卫,一行12人。从昆明出发开始了游历。游历了云南、贵州、湖 南,了解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最后从汉口途经上海回到泰兴老家。
旅游中丁文江带了许多仪器和书籍,随机用气压表测量地势高度,绘制 地图。他发现,武昌舆地学会的地图,商务印书馆的“最新中国地图”和英 法德日文的百万分之一的地图,都还是根据康熙年间天主教教士所测的地图 作蓝本,所以一条贯通云贵两省的驿道,在地图上错了200多年没有人发现。
他这次旅行还不是地质矿产的调查,仅是一个地质学者为其以后的西南 地质矿产调查的准备性旅行。他在贵州黄果树,正巧遇上“赶场子”,看到 许多穿着奇装异服的女人和男人,引起了他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