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化学界掀起了一场真正的革命。^看^书′屋~暁′说*网· /埂′薪+醉_全?该书于1867年开始译成德文出 版,此后不久几乎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译本也相继问世。用德国科学家维克 托·迈耶尔的话来说,这部书已成为“有机化学领域中绝大多数学术论著的 指路明灯”。维克托·迈耶尔是德国著名有机化学家,斯图加特和苏黎世高 等技术学校的教授,葛廷根大学和海德堡大学教授,最早制得脂肪族硝基烃
(1872年),研究过它们的性质;1882年发现噻吩,对它的性质作过详细研 究,发现醛、酮与氢氧化氨的反应;第一个制得和研究了肪;提出了化学反 应的“位阻”概念。
教科书总算写出来了。
布特列洛夫感到如释重负。
五、养蜂专家与医生
布特列洛夫写完教科书后,更是常去布特列洛夫卡小住。即使在正式学 年里,全家每星期也要到这个村子来几次。两岁的沃洛佳整天在房子附近的 草地上玩耍。布特列洛夫觉得在这里可以摆脱很多烦人的事,全力去干自己 心爱的事——养花和收集昆虫标本什么的。′看+书`屋¢暁?税¢蛧^ ^免·废*阅-独*
他是个兴趣广泛的人,对经济问题也很关心。他认为,“俄国经济有亏 无盈,应当开辟新的财源。农业劳动必须现代化,不能在俄国农民这样低的 生活水平上无所作为。”
布特列洛夫想通过实践解决一些问题,他开始研究培育果树新品种,努 力改进果树栽培法,根据科学道理来栽培果树,他还进行不同品种的杂交试 验,以便培育出杂交新品种。
他在花园的一个僻静角落里养了几箱蜜蜂,开始时,养蜂场规模很小, 经过他的多方努力,养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要想繁殖蜜蜂,就必须掌握有关的知识和熟练技巧。只有这样,养蜂 业才能在经济上成为一项收入来源。”这位科学家断言道,并且开始以惯有 的坚定精神研究起蜜蜂来。这些新问题引起了他的很大兴趣,他写下好多篇 论述养蜂业的文章。他非常重视与这一问题有关的科普文章,认为它们具有 重要的经济意义——养蜂人可以从中得到切合实际的指点和很有价值的建 议。/零~点!看¨书^ *芜,错\内′容?
布特列洛夫在全省农民中有很高的威望。每逢星期日,邻村的人总是络 绎不绝地来到布特列洛夫卡向他求援。
“老爷,我的男孩生了病,恐怕活不成了!”一个瘦骨嶙峋的农民一边 说,一边用手揉搓着脏草帽。
“孩子在哪里?”
“在院子里的大车上”。
布特列洛夫走到大车前,掀起破烂的被子,仔细看了看孩子红肿的小手。
“脓肿,必须动手术,”他朝开着的房门喊道,“娜金卡,把手术刀煮 上,准备好纱布和绷带!”
一小时后,布特列洛夫走出“手术室”,轻轻地喘口气。手术很顺利。 娜杰日达·米哈伊洛芙娜随即包扎好伤口。
农民们都认为布特列洛夫是个真正的医生,甚至有人在集贸市场上出售 取名为“布特列洛夫药粉”之类的草药。
六、彼得堡大学的教授
这一期间,布特列洛夫在实验室工作的时间虽然减少了,但仍然密切关 注着学术上的各种新发现。在取得合成丁醇同分异构体的辉煌胜利后,科学 家们接受了他的理论,可是也有人想证明结构理论的创立是他们这些人的成 就,而不是布特列洛夫的功劳。还有一些科研人员对这一理论缺乏正确理解, 因而在研究工作中犯了错误。
面对这些问题,布特列洛夫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他写了不少批评文章, 指出他们所犯的错误,并运用结构理论对研究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他日益 感到有必要再去欧洲一趟,好就地解决一下积累起来的误解、分歧和矛盾, 以利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我并不否认凯库勒和库柏的贡献,”布特列洛夫对马尔柯夫尼科夫说,
“可是我也不能同意剥夺我的优先权。结构理论创立于喀山,作出这项发现 的荣誉永远属于俄国,而绝不是其他国家!”
部里最后同意了他出国访问。
1867年8月末,布特列洛夫启程而去。他在德、法两国进行了多次洽谈 和发表一些文章后,认为争议业已彻底解决,再进行这种活动已经毫无意义。
离出差期满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布特列洛夫决定利用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