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不见血,杀人不眨眼,如何疯狂,也不至于明目张胆到这种地步。¨我¨的/书`城` !免!废¢越~毒+”
影视剧演到这儿,镜头要对在场的最高首长,一个老谋深算、高明的人要发言了。我们这个故事也没法走出俗套。
梅国栋说:“躲藏在背后的人也不一定是直接杀人者,他可能另有目的。”
目的?除了转移尸体以外的目的?
梅国栋一语惊堂。
众目光一齐投向梅国栋。
“假如有人拿尸体当道具呢?”梅国栋第二次让刑警们惊讶。
生活中为某种目的,使用一些东西做道具。前不久,治安警察就处理了一起拿他脑血栓的岳父当道具,到街上乞讨。这个道具已经成为一大奇闻,用尸体做道具更是天下之奇了。
“用尸体道具做什么呢?什么样的事情非得需要尸体做道具啊?”
从伦理、法规、风俗都不允许拿尸体做道具,和公开赶着尸体走。
“谁家肯让外人赶着自己亲人尸体满山走?除非被迫或不知情。还有一种可能,死者是外地人。¨吴`4!看?书! .耕~鑫·嶵¨全^”
案情分析会的进行中,法医初步检查结果出来了:死者是男性,年龄约38~40岁,身高160~175厘米之间,偏胖……
“残留在肺部里的煤尘,说明他是从事采煤作业者。”法医说。
“煤尘?”
“煤尘!”法医肯定说。
刑警推断死者是矿工。这一结论使侦查范围大大地缩小,从漫无边际的搜寻中有了目标。
“残留的食物是什么?”刑警李军问。
法医说:“方便面和火腿肠。”
“他不是下井的矿工。”李军否定结论。
“根据呢?”
否定死者是矿工结论的李军,理由是下井的矿工吃馒头白菜,没有一家矿主给矿工吃方便面、火腿肠。
“能否是矿工休班自己买着吃的?”
围绕死者是不是矿工意见没统一,残留在肺部里的煤尘也不能绝对确定死者是矿工,煤尘收拢了侦查目光,死者在矿区的范围之内。¢n′e-w!t¢i^a′n.x_i!.!o·r-g·
下步的破案方向已确定:
1加大力度审刘升。
2继续寻找尸源。
罂粟沟矿区近三百平方公里,数十家矿井星罗棋布山间,卷地毯似的一家挨一家摸查,寻找失踪者。
刑警分数个小组分头行动,海小安带李军刚从一家小煤窑出来。
“腿肚转筋了,海队。”李军说,用拳头捶打腿部。
“我们休息一会儿。”海小安说。
李军坐在一棵雷劈倒的柞树上,发现几簇木耳,珍贵的黑木耳。
“听说野生的黑木耳治癌。”李军说。
“因此山上的黑木耳基本绝迹了。”海小安说,“旧盘山县志记载,清末此地产木耳,作为贡品送给慈禧太后……再后来传说日本人给采绝了,都运回国给王室吃。”海小安说,“日本人会吃,讲究高营养。”
“那日本人在这山里种大烟,不是为吃吧。”
“为了战争。”
“种大烟为战争?耸人听闻吧海队,难道日本人把罂粟装入三八大盖枪里给放出去?”
“差不多,那柔弱的子弹更厉害哟。日本不仅要打败中国人,还要在肉体上毁掉……强迫中国人种大烟再卖给中国人吸,先搜刮中国人的财富,然后再害垮中国人的身体。”
“日本鬼子够坏的啦。”李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