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如果地宫附近的地方遭到开发或成为别家的私人产业,那对我们可是大大的不利了!”
话分两头,这里先说说一个地方上的重要头脸人物。
话说回二十年代初的三家村,村里有位十四五岁的放牛娃,姓李名福临。这李福临是个孤儿,村民见他可怜,就让他负责放养村里的七八十头水牛,而牛栏自然就成了他的生活起居地。由于这样的原因,李福临的身上总是臭哄哄的透着一股牛粪味道,村里的孩子们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长期独来独往的生活,使李福临变得孤僻、刚强,在他二十岁的那年,他忽然撇下了长期为伴的牛群,彻底在村民的视野中消失了。
二十年代末的江门,已经由一个小镇演变成一个繁华城市,蓬江河畔楼宇层叠起伏,俨然一个小广州的样子。混迹于蓬江河畔的人们也是来自四面八方,基于各自的地方利益拉帮结派,形成了门类繁多的黑社会派系;派系间的争斗也一如当时的上海滩,大家轮流坐庄,强者为王,蓬江畔工商业的经济命脉就一度被控制在这些帮派手上。到了三十年代中期,蓬江畔上忽然出现了一个强大的“福字号”,其核心人物正是李福临!那时候的李福临身世神秘,因为他从不对人透露他来自哪里,因此他的帮派也没有很强的地域色彩,五湖八方人物的加盟,使他的“福字号”有效笼络住了各地关系,稳稳地坐上了蓬江畔上的第一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