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东院那方宁静的小天地,李纨的心却再也无法平静。-q+s\b!r,e¢a¨d,.¢c/o+m·贾母悲恸的哭声、王夫人冷漠的眼神、还有那封预示厄运的扬州来信,在她脑海中反复交织。
她坐在窗前,看着贾兰无忧无虑地摆弄着布偶,心中却充满了对那个素未谋面的女孩——林黛玉——的深切怜惜与无力感。原书里黛玉的结局太苦了!父母双亡,无母教导,无父庇佑,一个孤女寄人篱下,在这势利眼扎堆的贾府里,纵有贾母疼爱,又能如何?贾母的爱,终究要排在贾家利益、排在贾宝玉之后。
后世常有人拿黛玉与史湘云相比,说同样父母早亡寄人篱下,为何湘云就能豁达开朗,而黛玉却敏感多愁?李纨对此嗤之以鼻。这如何能比?史湘云尚有叔父史鼐、史鼎在朝为官,是她的依靠和底气。史家纵然也有薄待,但终究是正经的侯府门第,湘云是史家的正经小姐。而黛玉呢?林如海一死,林家便彻底没了顶梁柱,族中无人可依!她唯一的指望就是外祖母贾母。可贾母年事己高,又能庇护她多久?在这偌大的贾府,她就像一个无根的浮萍,一个精致的、随时可以被牺牲的“外人”。这样的处境,让她如何不多思多想?如何不处处小心、步步惊心?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受,岂是旁观者能轻易评判的?
想到黛玉日后焚稿断痴情、泪尽而亡的结局,李纨只觉得心头一阵绞痛。_小_说*宅· `追¢最.新?章′节¨不行!她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虽然她能力有限,身份尴尬,但既然知道了,总要为那可怜的女孩做点什么!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要试试看能不能改变贾敏和林家幼子的命运!只要贾敏活着,林家就有主心骨,黛玉就有依靠,她的命运或许就能完全不同!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坚定起来——回娘家!父亲李守中身为国子监祭酒,清流领袖,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或许……或许能知道些门路,找到真正医术高明的大夫?或者,能给她一些更实际的建议?
打定主意,李纨立刻行动起来。她先精心准备了几样李守中爱吃的点心和一罐上好的茶叶,又仔细斟酌了说辞。次日,她便以“思念母亲,并送些春日新制的点心”为由,向贾母禀明想回李家一趟。
贾母因昨日李纨主动献方之事,对她印象颇佳,此刻又见她孝心拳拳,自然应允,还特意吩咐:“你是个懂事的,回去代我向你父母问好。你太太那里事务繁杂,就不用去回话了,我自会派人知会她一声。?狐+-?恋;文?学1 ?°?更?{新,最¢全¥?×” 这无疑是为李纨省去了在王夫人面前可能遇到的刁难。
李纨心中感激,带着素云和准备好的礼物,坐上了回李府的马车。
再次踏入熟悉的李府,李纨心中百感交集。门楣依旧,花木扶疏,带着书香门第特有的清雅宁静。李母早己得了信,欢喜地迎了出来,拉着女儿的手上下打量,眼中满是慈爱和心疼:“我的儿,瞧着气色还好,只是清减了些。兰哥儿怎么没带来?”
“母亲,”李纨压下心中的急切,先与母亲叙了会儿家常,送上点心,才屏退左右,只留父母在书房说话。
她看着父亲李守中清癯而睿智的面容,深吸一口气,郑重道:“父亲,母亲,女儿今日回来,除却探望双亲,实有一事相求,事关重大。” 她将贾敏病重、林家危急的情况详细说了,最后恳切道:“女儿深知林家远在扬州,此事本不该女儿置喙。女儿实在于心难安。父亲交游广阔,不知……不知可否认识一些真正医术通神、能起沉疴的杏林圣手?若能有高人前往扬州,或许……或许能救姑母和林家表弟一命?”
书房内一片寂静。李守中和李母都震惊地看着女儿,显然没料到她会提出如此大胆且敏感的要求。
李守中捋着胡须,眉头紧锁,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严肃:“纨儿,你心善,为父明白。但此事……绝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林家之事,水深难测,绝非仅仅是一府女眷病重这般单纯!”
他看着女儿疑惑的眼神,压低声音,字字千钧:“你久居内宅,可知如今朝堂局势?太上皇虽退位,然余威犹在,潜邸旧臣遍布朝野。今上英明,然根基未稳,欲收拢权柄,锐意革新。两股势力,明争暗斗,己成水火之势!”
李纨听得心头狂跳,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她从未想过,红楼梦的故事背后,竟还隐藏着如此凶险的朝堂倾轧!
李守中继续道:“贾家,连同其姻亲史家、王家、薛家,皆属西王八公旧勋之列,是太上皇倚重的肱骨,根基深厚。而林如海,